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準備好了

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準備好了

主講:堪千創古仁波切


《修心七要》的第四個要點是「一生修持的方式」,修完四共加行後,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惡緣,如何轉化成滋養你的菩提道?第一個方法是以「世俗菩提心」來轉化;第二個方法是以「勝義菩提心」來轉化。

第一個方法的偈言是「報應皆歸一,修一切大恩」。意思是說,我們需要瞭解,一切的過患、報應與障礙,其實是「我執」。「報應皆歸一」裡的「一」,指的就是我執,要從消除我執開始,接著就能消除煩惱。煩惱消除了,苦也消除了,這時你的信心、精進、禪定也會不斷地增長。「修一切大恩」裡的「一切」則是指一切眾生。瞭解我執後,我們還需要瞭解眾生的功德是很大的,所以在遇到過患和問題時,要感恩而不應該怪罪,因為沒有眾生讓我們去幫助、利益他們,我們就不可能出離輪迴痛苦,解脫佛果。擁有利他的心,才可能達成究竟的果位。

那麼該如何以勝義菩提心來轉化惡緣?偈言是「迷境觀四身,空護為最上」。「迷境」指的是世俗的各種顯相,因為是迷惑的、錯亂的而稱為「迷」,我們要瞭解這些境或顯相,其實是「四身」,也就是法身、報身、化身和自性身(註:佛身的四種分類)。「四身」中的「法身」,指的是最究竟的空性義,它是諸佛菩薩心的智慧本質;法身會變幻出各種佛陀,也就是說,法身展現出來的各種顯相就是佛陀的「化身」;而法身和化身的合一就是「報身」。法身、報身和化身的本質是沒有差別的,它們都是「自性身」。

當你對勝義菩提心的空性有所領悟後,面對各種障礙時,就會瞭解這一切的本質是空性,是「法身」;而一切的顯相,都是空性的「化身」,你就會知道經驗到的一切痛苦、過患與障礙,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它們只是夢中的景象,而領悟勝義菩提心的空性智慧後,你已經學會如何轉化它們。

至於「空護為最上」,舉例來說,一般我們為信眾誦經叫「做佛事」,或者說「做超薦佛事」,這個時候我們會唸誦《心經》和《般若八千頌》,這是為了替信眾消除障礙。但要守護自己或為自己除障的最好方法,其實是了悟空性,或者說把握住空性義,意思是當你唸誦《心經》或唸誦《般若八千頌》的時候,你因此了悟了空性義,就是對你最好的保護,也是最好的除障。

我們更要瞭解,惡緣或障礙也有可能是快樂、享受的事,但它們其實阻礙了修持。有一個故事,曾有個僧人,因為想有多一點的享受與食物而種了許多花與菜,最後,他從修行者變成農夫。所以要看透事情的表相,就要把握住「世俗菩提心」的「我執」與「勝義菩提心」的「空性」,這很不容易,卻是在行住坐臥間的修心練習中能訓練自己的。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