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上師】堪布札西:我們要同心協力,整理、翻譯和出版仁波切的教言

【再‧見‧上師】堪布札西:我們要同心協力,整理、翻譯和出版仁波切的教言


堪布札西


受訪者:堪布噶瑪札西
採訪:《創古法雨》採訪小組
日期:2023年7月2日
地點:尼泊爾‧創古札西仰澤寺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文字整編:CJ
照片:喇嘛蔣秋、Thrangu Media


堪布札西

⊛自己很有福氣,今生值遇仁波切

問:請問您在創古寺出家和跟隨創古仁波切的經歷。仁波切圓寂了,您的感受是什麼?

我12歲的時候見到仁波切,地點是在吉爾蒂布爾(Kirtipur),那裡有一座噶瑪噶舉的寺院,當時我還沒有出家,但是在那裡學習藏文。寺院的喇嘛和施主迎請仁波切到寺院給予觀音菩薩的灌頂,那是我第一次謁見仁波切。一個月之後,我就跟隨仁波切出家,那年應該是1978年。

之後跟隨仁波切學習,我來到南無布達,這張照片,就是我剛來到山上時候照的。在山上住了三四個月後,仁波切就派我到印度錫金隆德寺學習。在那邊待了一年半左右,我又回到尼泊爾,在寶達創古寺繼續學習。總之,一生當中跟隨仁波切得到許多灌頂、口傳和教授,特別是在我21到23歲的時候,我完整得到了仁波切教言的所有口傳,當然許多弟子當時都有得到口傳,但我當時應該都沒有中斷過,自己也感到非常難得和有福報。

之前仁波切在口傳、傳法的時候,突然生病,然後圓寂。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是自己的福報用盡了,一開始本來還覺得自己很有福氣,今生值遇仁波切,並且從12歲到57歲都能跟隨仁波切,得到灌頂、口傳、教授,得到很多法教。另一方面想來,現在已經不再有這樣的機會了,真的是自己的福報已經用盡了。

問:聽說您是創古寺的第一位堪布?

是的,我應該是尼泊爾的創古寺的第一位堪布。24歲那年我圓滿了學業,當時佛學院是九年畢業,然後在25歲那年開始回到寺院服務,30歲的時候仁波切賜予我堪布的學位。我本身並不具備得到堪布這個頭銜的學問和德行,但是仁波切說應該要給我這個頭銜,我也只能接受,並且盡力的將自身所學奉獻在佛學院的教學上。當時的堪布陞座儀式,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還有堪布洛桑、堪布吉美等,總共三個人,另外還有兩位祖古陞座,一位是祖古洛卓尼瑪(洛卓尼瑪仁波切),一位是祖古尼瑪。當時典禮是在尼泊爾寶達創古寺舉行。


⊛創古仁波切成立創古文化(Thrangu Dharmakara)的主要目的

問:現在創古寺院有很多位堪布了,像是常住香港創古密宗佛教中心的堪布達華;許多也是您的學生,像是堪布丹傑等人。您對他們有什麼樣的期許?

我是1993年開始在南無布達創古佛學院教學,之前是在寶達創古寺。93年到南無布達的時候,堪布達華已經是就讀佛學院的最後一年,即將學習《俱舍論》,當時創古仁波切親自教導大家《俱舍論》,為期兩個月,我也跟著一起上課,所以我並沒有教導過堪布達華。他的堪布老師主要是誰呢?是一位老堪布,已經圓寂的堪布涅敦,他在南無布達為他們教導五年的佛學院課程,最後一年的《俱舍論》,是由創古仁波切親自教導的。

堪布丹傑應該是1997年入學的,他也圓滿了佛學院的課程,最先是由《入菩薩行論》開始。創古仁波切認為,佛學院的課程一開始要學習《入菩薩行論》和「三戒律」(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呢?因為修持菩提心,讓心得到平靜最重要的一部典籍之一,就是《入菩薩行論》,同時再配合三種戒律的概說,打好之後逐步學習五部大論的基礎。

問:創古仁波切雖然已經圓寂了,但是留存下很多仁波切的教導,例如書本、錄音等等,這麼多的佛法內容,堪布們之後要如何持守和傳揚?您對於堪布們有什麼樣的期許?

這陣子[仁波切圓寂前],大概已經有兩年半的時間,仁波切都在給予口傳。口傳的內容,一部分是仁波切自己所寫的著作,一部分是怙主仁波切錄音開示的聽打整理內容。當然還有很多錄音開示有待整理,舉例來說,也是我最遺憾的,是噶瑪巴米覺多傑撰寫的一部關於中觀他空見的重要短篇著作,名為〈明辨中觀他空見之明燈〉(dbu ma gzhan stong smra ba’i srol legs par phye ba’i sgron me),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講解,但是仁波切很久以前在隆德寺教導過,我們最近才拿到了錄音檔,中間也花了許多時間在查找到底還有沒有這份錄音檔?結果是在今年(2023)的藏曆新年前後終於拿到,後來和堪布雪樂彭措討論之後,決定先由我負責聽打,再由他來校對。這是一部很重要的典籍,我目前還在聽打中,而仁波切卻已經圓寂了。所以,我們要同心協力,繼續整理和出版仁波切的教言,讓更多的人能夠閱讀和修持。這也是仁波切成立「創古文化」主要的目的。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創古文化」(Thrangu Dharmakara)這個名稱最初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最初是在南無布達山上的閉關中心,當時那一屆有喇嘛達華普巴(Lama Dawa Phurpa),還有一位來自台灣的阿尼也在閉關,她不會藏文(譯註:阿尼永德),因此有另外一位台灣的師姐協助,將很多閉關用的法本從英文翻譯成中文,對於阿尼的閉關很有幫助,所以當時就有了梵文「Dharmakara」這個名稱。「Dharmakara」的藏文發音是「確吉瓊乃」(chos kyi ‘byung gnas),意譯為「法源」,後來這個名稱就慢慢沿用到仁波切教言的翻譯與出版。所以,「創古文化」(Thrangu Dharmakara)主要的責任就是聽打、出版創古仁波切的教言,利益想要聞思、修持佛法的人。仁波切的教言分為很多類型,例如實修類、聞思類等等,針對不同的讀者,能有不同的利益。一開始創古文化也沒有辦公室,仁波切一直給予支持,堪布丹傑也給予了支持,最開始的負責人是喇嘛噶瑪旺帝(Lama Karma Wangdu),他在閉關中心的時候協助了一些翻譯工作,出關之後就指派他負責創古文化(Thrangu Dharmakara)。(*譯註:喇嘛現已離開寺院。)

「創古文化」現在也一直持續著聽打和整理仁波切教言的工作,身為仁波切的弟子,這是我們同心協力要完成的事情。佛法裡有一個說法,就是一位上師的佛行事業當中,最殊勝的就是教言的事業(例如著作),只要佛教沒有毀壞,教言的事業就會持續,利益也會持續,所以我們一定要同心協力,繼續努力。


⊛跟隨仁波切的心願而行,建寺興學,講學傳法

問:初期興建寺院的時候,創古仁波切遭遇了怎麼樣的辛苦?

我出家的時候,還沒有尼泊爾寶達的創古寺,大概土地已經買好了,但還沒有建寺。那時南無布達的閉關中心已經建好。其實當時仁波切怎麼辛苦的,我是不太清楚的,我當時在做什麼呢?當時我在寶達,仁波切是住在噶寧謝竹林寺,我們就是到那裡謁見仁波切、請求出家的,之後才住到南無布達。當時怎麼上山的呢?首先要從寶達要搭公車到城裡,當時沒有計程車,只有公車,到了公車站之後,再轉搭公車到圖利凱爾(Dhulikhel)(譯註:距離寺院約十公里),從那邊再開始走路上山。當時我們都是小孩,跟著仁波切一起走路上山,到了山上,如果你們看老照片,當時就只有閉關中心一棟小小的建築物。所以是之後仁波切慢慢才做規劃的。當時我12歲,的確覺得滿辛苦,但也很快樂。記得仁波切會帶我們到虎穴,那裡有一處空曠的草坪,當時也有一些外國弟子,大家就圍成一圈坐在草地上,感覺好像到遠地野餐一樣,其實也沒有離開寺院多遠;我們小孩子就在那裡遊戲,外國弟子有的在禪修,大家會帶一些餅乾、卡賽(油條)、水果,這讓我印象很深。建寺期間,車子能夠開到帕瑙提(Panauti)(*譯註:距離寺院大約有八九公里),有時仁波切從那邊步行上山,有時寺院會用馬迎請仁波切上山。當時的駕駛就是蔣秋,他要先到帕瑙提(Panauti)等。總之,當時仁波切是很辛苦的。


▼(圖1)寶達創古寺剛開始建造時。(圖2)南無布達最早的閉關中心。


堪布札西
堪布札西

問:您剛擔任佛學院老師的時候,仁波切對您有什麼樣的指示?

我剛到南無布達的時候,堪布達華他們是就讀佛學院最後一年,我們一起跟隨創古仁波切上了《俱舍論》,然後仁波切就跟我說要我負責管理佛學院,我就說「是的!」(拉梭)。我請示仁波切一開始要教什麼經典,仁波切說要從《入菩薩行論》開始,當時還有印行一本紅色的小冊子,裡面有創古仁波切的簡介,三年閉關中心和五年佛學院的沿革、制度、課程等等內容。後來五年的佛學院學制加長為八年,現在佛學院已經改制成十二年。

仁波切在台灣成立了五個佛學中心,各中心都有喇嘛負責,尤其台灣有堪布丹傑,他在完成佛學院的課程之後,當時仁波切的心願是,希望他能夠回到他的家鄉也就是台灣弘揚佛法,讓更多的人認識佛法。因為利益眾生,沒有比佛法更殊勝的方法,例如食物的溫飽,只是暫時的利益,而佛法的利益卻是生生世世的。因此,仁波切希望堪布丹傑能將他所學的,去跟更多人分享和教學,也因此當時在寺院為他舉行了堪布的陞座儀式。現在他也在各處教學,我希望他繼續依照仁波切的指示,時常將仁波切的教誡放在心中去實踐,不僅自己會得到利益,也一定能夠利益到他人。

當然我也一定會在背後繼續支持他。現在寺院也培養出很多堪布,希望大家都能將仁波切的心願放在心中。我相信一切都會順利沒有障礙,為什麼呢?因為怙主創古仁波切不像我們凡夫總是短視近利,他的心願是長遠和究竟的,所以跟隨他的心願而行,絕對是沒有錯的,是有究竟利益的。堪布丹傑一直以來,都在創古寺奉獻,雖然遠在台灣,但是心是在創古寺。雖然我們的福報已盡,創古仁波切圓寂了,但是如果修持「上師相應法」,那麼上師時常就在我們的頭頂上,不會離我們遠去。只要實踐仁波切的心願,一定能夠成就自他二利,這是我對堪布丹傑的期許。

阿尼蔣秋現在也是創古文化很重要的負責人之一,也希望妳能夠圓滿仁波切的心願,而仁波切對於創古文化的心願就是出版佛教的典籍,尤其是創古仁波切的教言。希望我們共同努力。


▼堪千創古仁波切示現圓寂,各界高僧大德前來創古札西仰澤寺朝覲仁波切遺形(法體),堪布札西協助接待貴賓。


堪布札西
堪布札西
堪布札西


堪布噶瑪札西

堪布札西


1978年,12歲時於尼泊爾寶達創古札西確林寺出家。1981年,在印度錫金隆德寺的噶瑪師利那瀾陀高級佛學院(KSNI)接受高等佛學教育。完成佛學院課程後,取得「堪布」 頭銜。

1992年,在創古仁波切座下受具足戒。因其在佛學教理及禪修實證上具殊勝造詣,創古仁波切特任命其為兩所佛學院的院長:一是在尼泊爾南無布達創古佛學院院長、在任9年;另一是印度創古智慧金剛大學的院長,在任4年。

2004年於創古瑟卡閉關中心進行傳統三年閉關,2010年出關。圓滿閉關後,由創古仁波切派任至加拿大溫哥華創古寺,擔任首席傳法教授,為西方弟子開示佛法、指導禪修,也多次陪同仁波切赴海外弘法。

2013年起,擔任印度智慧金剛佛教大學總住持。

法源文化有限公司(臺灣)
臺北市敦化南路二段81巷49號7-1樓
dharma.kara.tw@gmail.com

創古法源文化(香港)
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1-13號華成工商中心9樓907室
dharmahk.info@gmail.com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