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達華:駕馭心,得到掌控自己的力量
認識心,就能在任何時候掌控自己,將自己所擁有的力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不會因為心的散亂、飄忽,而失去或錯用力量。因此,若能管好自己的心,能在生活中練習掌握自己的心,就是關鍵。
這個心也是「菩提心」,於是「發心」,也就是生起善念是很重要的。「菩提」二字在藏文的發音是「蔣秋」。蔣是「改變,有刻意練習、鍛鍊的意思;秋是「熟悉」,也就是自然而然,不需刻意就能做到。所以說,我們要生起菩提心,需要先對心有所警覺,刻意的在生活中管理它、駕馭它,長久如此,漸漸就能夠自然的生起善心。
生活中的慈悲
我們有兩種發心:一種是利益他人的善心,另一種則是傷害他人的惡心,因為心是有力量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取善心、捨惡心。心的力量如何產生?只要發自真心的對別人好,那麼對方也會用這個好來善待你或其他人,這個善心就如同池中的漣漪一樣逐漸擴大,一個個為你牽起善緣。
相對的,惡心也是如此,如果對他人生起煩惱的心而無警覺,這個煩惱也會擴散出去,不僅自己陷入痛苦,也讓身邊的家人、朋友一個個地把煩惱傳出去,遍及多人的痛苦,也可能只是從自己一個小小的惡心開始的。所以,阿底峽尊者在〈修心七要〉中提到的「雜修二取捨,彼二乘風息」,是練習「取」他人的痛苦、不好的東西來領受,並且「捨」自己的快樂、好的東西給一切眾生。
取捨不容易,是因為「我執」的存在,這也是善心或惡心的起因,一旦有了「我」就會有「他」,就出現了對立。比方說,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位子一定要坐舒服的、走路要走在前面、照相的時候要站在中間,每天心裡想著「我一定要⋯⋯」,煩惱就是從這個時候生起了,貪嗔心就跑出來了。
可以試著想,我希望今天心情好、吃好的、用好的,其他人是不是也會這麼想?既然大家都會這麼想,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可以享有這一切?用這樣的想法把我執放下來,就會發現煩惱其實不是外境造成的,持續的練習放掉「以我優先」的慣性思考,違背習性的練習「取」、「捨」—走路不要急、搭電梯先禮讓,放慢步調就能讓每天產生一點點改變。
真心力量最大
有人會擔心,自己能做的很有限,但善心不分大小,唯有「真心」才是最有力量的。又或許有人會想,我把好的都給別人了,生活會不會變得更糟呢?這種疑慮是不存在的。首先,我們知曉因果業報的道理,這些善的因緣會產生力量,透過各種方式回饋到自己身上;此外,這個練習是屬於「心的操練」,是用來對治我執的,過程中會受傷的只有「我執」。
如果生起惡心,一時之間無法讓自己平靜下來,又不希望自己把煩惱傳遞出去的話,可以先停下來,不用強迫自己馬上面對這個人或這件事,當自己能回到善心、管好自己的心的時候,再去面對。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這裡服務大家」堪布達華誠摯的看著現場學員。堪布達華自謙是出身喜瑪拉雅山路旁的野孩子,透過自己的根本上師才開始真正「認識心」,很高興來到這裡分享上師所言,期待在下次課程見面之時,我們的「心」與「行」都已經有所改變,慢慢把自己訓練成一位菩薩。
堪布達華(創古文化發行人)
|
出生於喜瑪拉雅地區,八歲至十三歲在家鄉學習寧瑪派的教法,十三歲時,於尼泊爾滿願塔附近創古寺,跟隨具德上師—尊貴的怙主堪千創古仁波切披剃出家,並得賜名噶瑪達華。1995年,怙主創古仁波切指派為香港創古密宗佛教中心負責人。2016年11月17日,在怙主創古仁波切悲智的多方觀察之下,知其學識、戒律、誓言等堪受堪布頭銜。至今以至誠善心,投身奉獻於利教利眾事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