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降伏煩惱,要先認識你的心:「駕心就熟」台北第一期開課

要降伏煩惱,要先認識你的心:「駕心就熟」台北第一期開課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Slider

2500年前,有一個地球人──王子悉達多,穿上「心的管理」的太空衣,騎上「駕心就熟」的腳踏車,前往內心廣袤的世界探險,後來,他成為了佛陀。


在佛法中,修心是最為關鍵的,而修心課程的熏習,也適合不同程度的學佛弟子。因此,在藏傳佛教噶舉派長老──尊貴的堪千創古仁波切的指導下,來自創古寺的堪布達華、堪布確涅、堪布丹傑於印度鹿野苑的創古智慧金剛佛學院討論之後,共同打造了這一套3年3階段的「駕心就熟」心的管理系列課程,希望大家跟隨佛陀的腳步,安心騎乘在認識自心的道路上。

講師:堪布達華、堪布確涅、堪布丹傑
藏中口譯:堪布丹傑
日期:2019.3.16-3.17
地點:臺北GO92‧志業講堂
攝影:妙願法師、James
文字:邱辳溱

3月16日

心的學習,要先忘了自己是誰

來自香港的堪布達華、來自尼泊爾的堪布確涅、來自台灣的堪布丹傑,於3 月中旬抵達台北,為台灣「駕心就熟」課程的第一期的學員親授課程。

第一天的課程開始前,主持人慶喜法師妙語如珠,讓學員在笑聲中迎接開課。隨後,在創古文化社長阿尼蔣秋介紹下,課程講師堪布達華、堪布確涅、堪布丹傑變裝成「太空人」進場,頭戴安全帽、身著架裟的三位堪布依序銜接著彼此,各自逗趣地扮演從無明到清明的三種狀態—散亂迷失於外境而忙碌的入門者、利益初學者也自利到岸的菩薩,以及始終保持正念正知、知道自己從未離開菩提心的覺者。

堪布丹傑引導現場學員提出對這場短劇的觀察,點出「看見在觀察的那個自己」便是「心」的所在。「你認不認識自己的心?」堪布丹傑進而為大家點出出離痛苦的關鍵,若能讓心保持「明而覺」,就能管理自己的心。

接下來,堪布達華提醒大家,一旦認識心,就能掌握自己的力量,這必須在生活中「刻意練習」來啟動轉變,熟悉之後就能自然地看見自己的心。此外,一定要有生起善念的菩提心,因為善心能在生活中牽引善緣,創造善的漣漪,根本對治「我執」生起的煩惱。中午稍事休息後,三位堪布齊坐與大家「談心」。陸續提問「心是什麼?」、「為什麼會心痛?」讓台下學員輪流扮演「說心者」與「聽心者」的角色,學習如何帶著好的動機說話,並成為一位好的聆聽者。學員也陸續向堪布們發問「堪布也會罵髒話嗎?」「利他或自利的憤怒要如何分辨和處理?」從熱絡的機鋒互動中,看見堪布們是如何認識心、看懂心。

首日壓軸、堪布確涅甫上台就提醒,「心的學習,要先忘了自己是誰」。由外境到內心、有形到無形,層層漸進地說明煩惱其實都來自於自己,引用《入菩薩行論》中的「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鼓勵大家,唯有自己真心發起菩提心,同時也願意採取行動,從生活大小事中啟動覺察,才能真正照顧自己,進而利益身邊的人,從而無遠弗屆的影響更多人!這不僅是自己能掌握的美善,更是世界難能的珍寶。

3月17日

心是如此開闊,容納了每一個人

次日課程開始前,台北志業講堂就已經坐滿了學員,想要更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心。上午第一堂,堪布丹傑用尼泊爾狀闊的山景類比我們「真正的心」—它是無限的開闊,但散亂、我執會關掉自己本具自足的菩提心,而我們又往往忽略「一直都在、不曾離開」的如是的心,因此,創古仁波切曾提醒堪布丹傑「慢慢修,快快到」,急躁或疏忽都不如放慢腳步,穩穩地每天聞、思、修,細水長流的與心連結,才是真正的馭心之道。

要如何在行住坐臥中,與自己的菩提心連結?根據阿底峽尊者修心的教誨,堪布達華帶領現場學員做慈悲心的觀修。靜心呼吸時,觀想父母或有恩之人在我們的座前,思維「我有沒有報答他?」「我是否願意承擔他的苦?將快樂帶給他?」由此能生起慈悲心,讓心變得柔軟,再用柔軟的心去面對親友、周遭事物,慢慢訓練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菩薩。

午後的談心時間,學員彼此對談「為什麼要幫助別人?」「利他為什麼說得到做不到?」三位堪布分別舉例提醒學員,人類無法不依賴其他人事物而存活,所以利他就像「澆水」,一旦利益了植物,那麼飽滿的氧氣就會回饋到自己身上,因為「我們所利益的一切,最終都會利益自己」。

堪布確涅為大家講述,如何用「四無量心」來開展內在無限量的菩提心。四無量的慈悲喜捨,奠基於「眾生平等」,平等能對治「我」,淡化因執念而生起的人我界線,讓心不再有侷限。堪布確涅也強調,「皈依」依止的對象其實是自己,只有自己能發願生起菩提心,也只有自己能時時觀察、改變自己的心性,不要再等別人先行動,主動實踐利他和自利,才能真正得到佛法加持,駕心就熟!

當課程邁入尾聲,堪布達華拿起昨日的「太空帽」,期許學員們接下來在每一日的生活中「明而覺」,用清明的善心,一起創造祥和的美麗世界。

社長阿尼蔣秋最後代表創古文化向三位堪布獻哈達,感謝三位堪布用心帶領大家「駕心就熟」,三位堪布也各自準備了小禮物致贈此次上課的所有學員,希望大家帶著「法」回到日常,實際在生活中應用「心的管理」。
駕心就熟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