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說:我也有一個問題

堪布說:我也有一個問題

* 堪布噶瑪拉布:以下簡稱「堪」;陳履安先生:以下簡稱「陳」;現場提問,以下簡稱「Q」。
(以下為堪布拉布直接以中文回答,本刊盡量保留堪布原語意潤飾,以便易於閱讀)

回答現場參加者的提問後,堪布拉布說:我也有問題要問院長。


堪布拉布

一、空性簡單來說是不存在

Q1——

到底什麼是空性?

堪——

這次來台灣,有一點不習慣。因為每次來堪布丹傑都在,這次他不在,感覺上好像少了一點什麼。我們平時理解的空性好像是沒有的,並不是這個意思,空性簡單來說是不存在的意思。OK !


二、要閉關的人,第一是要正常的人

Q——

請問老師,要去閉關要先修完四加行,再去修本尊法嗎?還是可以併行?

堪——

不是說到閉關就可以開始修四加行,要閉關的人,第一是要正常的人,從這一個方面看好像說得很奇怪,但如果從現在的生活上面看的話,就不是很奇怪的,因為現在有很多憂鬱症,各種各樣心上面的病。憂鬱症這種心上有病的話,就沒辦法思考。另外,閉關是從早上到晚上有很多的功課,平時上課不可以聊天做自己的事,所以跟之前的生活是不一樣的,一般人不容易接受。所以要閉關的人就是要正常、聽話,就可以了。男的、女的、老的、年輕都沒關係,在家、出家、佛教、非佛教,都沒關係,什麼人都可以的。

三、佛法要對治的是貪

Q——

想請教對於兩性之間如同性戀的看法。

堪——

我自己沒什麼特別看法,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心裡想是正常,這是我自己的想法。人比較喜歡不一樣的,特別的話會很喜歡,以前比較沒有同性戀吧,我猜,現在聽說越來越多,所以就有新的選擇,我是這樣子想的。那從佛法看可不可以?從佛法看起來是不可以的,原因是什麼?要先明白佛法說不可以的原因是因為貪,貪是不可以的,所以要想辦法越少越好,到最後沒有。佛法要對治的是貪,一般在家的話是完全沒辦法,做不到的,所以就要想辦法減少一點。比如吃鹹,越吃越多以後會不會想不吃了,這不會有的,所以貪這個事情就會越做越喜歡,最後就什麼都想做,這樣就可能有危險,因此就要想辦法減少一點。在家居士也有很多戒不可以做,原因就是要減少貪心,這是我理解的,我自己猜,自己的想法,跟佛法不一定有關的。如果說男的跟男的,女的跟女的可以,這樣就會男的也要,女的也要,什麼都可以,這樣貪上面就越多,為什麼呢?佛教裡面在家人也有居士戒,只有跟自己老公跟老婆可以,其他人是不可以的,其他人要做的話是犯戒的,所以,最重要是貪不能很強的,這樣麻煩的事情會很多的。我自己猜,假如說男的跟男的,還是女的跟女的,佛經裡面沒有說可不可以,但是可以用邏輯想,佛法還是可以用邏輯的,佛法不是宗教,是要看真實的情況,那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就是貪是不好的,誰有貪的話就有麻煩的,所以佛法裡面要對治的是貪,不是男跟男的要對治,女跟女的對治,而是貪要對治。我是這樣子想的,對錯不知道,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佛教也好,藏傳也好,這沒關係的,藏傳佛教我也不是很懂,所以沒辦法代表藏傳佛教。

四、開始認識自己不對的地方,就會開始喜歡閉關了

Q——

閉關對佛法修行有什麼幫助?

堪——

要先知道閉關是什麼,閉關不是去一個地方,然後就不可以出去,這不是閉關,這樣就像監獄了,對不對,進去了然後不能出來,一輩子也不可以出來,這不是閉關。

閉關,第一要看是自己想不想閉關,來閉關的幾乎都是自己想來閉關的,不是別人逼的,完全沒有別人逼的不敢說的,可是大部分都不是別人逼的,是自己想學的。第二要看學什麼,閉關的地方比較清淨,比較不會有干擾,比如你要讀書,就不會去十字路口讀書對不對,因為十字路口人很多,很熱鬧,就沒有辦法讀書。所以,讀書的時候應該要去安靜一點的地方。道理一樣,閉關就是想好好學習佛法,所以就要去沒有干擾的地方,比較清淨,心也比較不會散亂,這樣就可以一點一點的自己看著自己的心。

看心的方法有很多種,一方面來看,要知道什麼是心?這個問題比較難,是高級班的閉關課程。開始閉關時先要知道哪些是好的想法,哪些是不好的想法,要知道自己平時哪些地方想得多,這個想法是對還是錯,還是平時我的做法是什麼?對我來說是對,還是不對,這個做法怎麼幫助自己,怎麼幫助別人,要先有這種思考,然後去改變,去訓練,這樣才是學習佛法,才是閉關。在閉關中心,我一整天都要上課,閉關的人也每天都要聽課、打坐,每天都要思考,這十幾年,我完全沒教過修法、念經,從早到晚起碼六七個小時都是在上課。上什麼呢?就是一直解釋、一直解釋,或有時候針對你看哪一點不好去說。

我覺得這個是佛法,為什麼?先要告訴學生比較好的,但就是有這個不好,自己就會想哪裡不好了?思考後就會覺得對,自己真的有不好,這樣就學到一個東西,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就會有一點喜歡,因為有可以改的東西。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哪裡不好,一定會這樣一直下去,一生就沒有希望了。什麼時候開始認識自己不對的地方,就會開始喜歡閉關了,我是這樣子想的。所以我平時就比較會針對不好的去講,這樣的方式很多人就覺得我很凶,可是,很奇怪,時間長了以後就很多人不想離開我,就會有感情,所以這一點很奇怪。

院長也來閉關了一個月,我們每天有聊天,每天都談,世界的情況怎麼樣,就可以有很多的思考,然後我聽一聽也學一學,我也有很大的幫助。還有院長不是一個鄉下人,心不是一般的,很廣大,有很大的目標,所以他說要趕快,來不及了,要培養很多人,要快一點,為什麼呢?因為他也愛人民,愛地球,所以就希望趕快。但是,我也這個(指頭)不厲害,所以學生這個(指頭)厲害的也很難找得到。我說的你們不要覺得生氣,漢傳的佛教徒跟藏傳的佛教徒,好好的觀察的話,奇奇怪怪的,有可能藏傳佛教的漢人多,你們不可以生氣啊,這是我自己的觀察。我也問過西方人,如果有一百個天主教徒跟一百個藏傳佛教徒,兩個比較的話哪邊會比較正常?西方的佛教徒說有可能是天主教徒正常比較多,他們這樣子說的。不是全部都不正常的,可是漢人裡面有一個想法,覺得學佛應該是要年紀大了才要學的一個東西,自己也覺得年紀大了要好好學佛,年輕人自己要學佛的比較少,一般都是爸爸、媽媽是佛教徒的原因。

所以,我想問院長,為什麼把自己的兒子送去出家到南無布達?

從世俗裡看,爸爸、媽媽都很好的,有學歷、有錢、有地位什麼都有的,都正常的,都健康的,為什麼要出家?看到了什麼,出家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覺得學佛很好,出家很好?等一下請院長回答。為什麼我這樣想,因為常常聽到漢人說的是「妳嫁不出去了,應該要出家」,「你這麼漂亮,為什麼出家?」為什麼會有很醜的、嫁不出去的要出家,差的就要去學佛這種的想法,而不會想「你很聰明,應該要出家」,「你很漂亮,應該要出家的」,這樣的話沒有人說的。所以,學佛的人,世俗上厲害的比較少,我覺得厲害的人要培養的話會很快,不厲害、不聰明這種就很不容易培養,所以很困難的地方就這個。如果都是很年輕、很聰明,都是大學生一樣的,這樣來的話哇我就很開心。什麼都好的然後要來學佛的比較少,所以很快培養就有一個很困難的地方。

五、越來越覺得人生像一場夢一樣

堪布問院長——

為什麼要送堪布丹傑去出家,一般漢人是不會的,藏傳的話送孩子出家是很正常的事情,有兩個兒子的話,最好的就送去出家,藏人是這種的想法。漢人比較少是這樣,通常是有困難的、有麻煩的要出家,那堪布丹傑也正常的,爸爸媽媽也正常,經濟也正常的,地位上也沒什麼問題的,什麼都沒有問題,兒子是很好的,為什麼要出家?

陳——

當時我學佛之後,也非常投入,就像跟各位講的,有覺受,我認為是非常科學、特殊的一門學問。我上山打禪七那個時候還是比較保守的時代,自然引起人們重視和重新定位對佛教的傳統思維。那時高僧如虛雲老和尚、弘一大師等人的傳記紛紛出版,大家對他們毅然決然放下榮華富貴美滿家庭,捨棄一切出家的故事,充滿了尊敬、羨慕;打禪七、學佛開始成為一種脫俗的流行,讓很多人感覺出家是可以利己利人,是智慧的選擇。學佛當時我已經過了五十歲,我自己就非常想出家,這是第一點。

我的大兒子是普林斯頓還有哈佛大學MBA畢業,在麥肯錫做顧問。他在麥肯錫做了兩年,決定出家,就跟惟覺老和尚出家了。他出家了兩年多不到三年,決定還俗,又回到麥肯錫,現在也跟他太太從事弘法事業。

堪布丹傑的二哥、三哥和一個姐姐都是在美國哈佛、MIT畢業的,都是高中就出國了。堪布丹傑從小就不想到國外去讀書,他就要到一個佛學院去上課,這是他自己決定的。所以我們就送他到佛光山佛學院去上課,讀了書之後,他自己有意願想出家。
陳履安
1991年開始,很多位大師仁波切大師陸續來到台灣有次第的傳授禪法、心法,創古仁波切也是很早就傳我們法的人。為了堪布丹傑的出家,經過考察之後,覺得創古仁波切的道場非常適合,我的孩子他也願意。這次去尼泊爾體會到當時的心情,我現在還記得送他去的時候。這次到尼泊爾,我們跟堪布丹傑一起到南無布達去,我指著他睡的房間還問了他:「當年把你送到這個房間裡,你記不記得?」他都有點模糊,不是那麼記得了。

不過,我跟堪布也報告,越來越覺得人生像一場夢一樣,它就是一場夢,我們活在自己念頭的戲院裡面,你慢慢感覺,這真的是一場夢,我覺得對堪布丹傑來講,他在這個夢裡面做了一個自己的決定,他決定那麼早、那麼年輕就從夢裡面走出來,這是非常特別的。我們還在夢裡面。他現在還不到四十歲,做著弘法事業,我覺得他是比我們更幸福。

而這過去的十多年以來,手機和網絡科技改變了人的行為模式,加上少子化,在台灣有意願出家的人現在也愈來愈少了。我記得堪布拉布告訴我們見地要很清楚,學佛比實修還重要,當你明白的時候,我想你人生就變了。

在這裡跟各位作一個簡單的報告。謝謝!

六、今生每個人都有一些責任

堪——

還有一個問題,比如說一般看起來,漢人說要出家的話,很多人會說不要出家,為什麼你們還送堪布丹傑到南無布達,怎麼捨得?在台灣從世俗方面來看,什麼都很豐富的,尼泊爾很窮,吃的、住的什麼都不是很好的地方,這樣也捨得,這個原因是什麼?

陳——

我想這是堪布丹傑自己的決定,我們只是指導他幾種可能性。創古仁波切當時也傳我很多法,可能也是像剛才堪布拉布所說的,我們看一個道場,要看這位師父的道場在弘揚什麼樣的法,創古仁波切那裡不但是弘法的地方,同時還有很多事業,辦中學、辦小學,所以那是一個特別的教育中心。我覺得可能是堪布丹傑他本人的宿世因緣吧,他自己作了決定,我們作父母的,總感覺到他年紀還小,但是尊重他的意願,幫助他到創古仁波切那裡出家。

現在回頭想想,作父母的有沒有一點捨不得的,確實有一點,尤其是他媽媽。我在這裡也跟堪布拉布講一下,我現在回頭想我自己,你們大家也作個參考,我這一生這樣走過來,自己時常也懺悔,做一些事情也許也太任性一點。我記得我想出家的時候,現在回頭想是有一點冷酷無情,尤其對我太太及親友很抱歉,那時把東西都送了,西裝還要上班沒送,很多衣物都送了。

我們當年走那條路還有個原因,那時大家非常欽佩我們漢傳佛教的高僧,虛雲老和尚作為代表,他丟掉他的家,捨棄一切,在那個時代佛教出版物不多,我們都是看虛雲老和尚的傳記,對他是充滿了尊敬、羨慕,覺得這就是該做的事情。弘一大師更不要講了,從那樣一個豐富的人生,突然之間拋棄一切就走了,當時對我來說就覺得很嚮往。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回答了問題,我把心裡的話講出來,那時認為要學佛就應該這麼做的。我覺得不是每個人都要走出家的路,不一定的,今生每個人都有一些責任,自己要想清楚,你有你的責任,在家也有在家從事佛法工作的方便,每個人不同。我自己也捫心自問,如果我去學佛了,能不能像堪布拉布這樣子來度眾生?我在南無布達閉關,我也想這些問題,他嚴肅的帶這些弟子,每個人都照顧到,公公平平對待人,一點架子都沒有,非常嚴肅,很有尊嚴,從早到晚,完全不替自己考慮。所以,每個人有自己的因緣。我欽佩堪布拉布,他是一位無私無我,利益他人的人,這是我心裡的話。

自從我孩子出家,我自己考慮出家,我從來也沒有後悔過,我覺得這都是好事情。能夠從一個人生大戲裡面走出來,不管你走得是不是順利,是不是覺得學到了東西,那一念願意走出去,我覺得就是今生的一個成就,是非常難得的。

七、人會這樣子,不愉快的事情,自己會把它模糊掉

堪——

我想問堪布丹傑的媽媽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堪布丹傑要出家的時候妳有什麼感覺?第二個是兒子出家到現在覺得怎麼樣?覺得好還是不好。

陳夫人——

從媽媽的角度來看,當然是不捨得。

他是我家最小的,我們中國人有一句話是小兒子是牽著你的心的,那時兩個哥哥已經在國外讀書了,他是最小的,在家裡經常纏著我,那時候他才十四歲。我們先是把他送到西藏拉薩去學語言,他走了以後,我哭了一天,那整天沒辦法停下來,就很不捨。我想爸爸沒有那個感覺,媽媽是有的。爸爸沒有感覺到,好像爸爸送他去的,所以我一個人在家哭了一整天,這個是很難過的事,現在回想心裡還是很不捨的。當然去了以後,那邊照顧得很好,也很放心,但是後來水土不服,瘦得不得了,瘦得皮包骨那樣子,拉肚子什麼的,後來就回來。回來以後就到佛光山去了一段時候,那段時候我想我自己刻意不記得,在我的記憶裡,好像那段時間沒有了。我想人會這樣子,不愉快的事情,自己會把它模糊掉、擦掉,像用橡皮擦把它擦掉一樣。但是,現在看堪布丹傑這麼好,心裡也替他很高興,我們兩個是很親的,我經常跟他微信、WhatsApp,經常三更半夜打給他,十二點鐘,「媽媽啦,」我說,「當然這麼晚還會有誰會打電話給你。」半夜三更,就跟他聊各種這個那個的,我們也常常一起去看電影,也談很多世俗的事情,他都很感興趣,所以他對媽媽還是很貼心的。

用科學禪修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