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守正念、正知,用覺知斷除惡行:寂天菩薩持戒行善的23偈心法

持守正念、正知,用覺知斷除惡行:寂天菩薩持戒行善的23偈心法


創古仁波切

我們帶著暇滿的人身來到這裡
才發現眾生和自己皆受貪嗔之苦
發願持守心戒,守護自己的善心
慈悲就能廣及自己和眾生

日期:2018年10月1.3.4日
地點:尼泊爾南無布達創古寺
入菩薩行論根本頌:寂天菩薩
講述:創古仁波切
偈頌譯者:如石法師
藏中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攝影:Karma Jangchup, Wei Wei
聽打整編:賴純美

2018年10月1日至6日,創古文化於尼泊爾南無布達創古寺舉行了七天的白度母閉關課程,其間每天上午的十點到十一點由創古仁波切開示《入菩薩行論》第四品與第五品,並為學員灌頂與口傳《白度母日修儀軌》。本文為七天課程中創古仁波切所講述的《入菩薩行論》第五品〈護正知〉內容輯錄,接續上期第四品〈不放逸〉之講述。

《入菩薩行論》第四、五品主要是「戒定慧」三學中的戒學,也可以說是「戒中的心戒」。其中,第五品〈護正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持戒,持心戒是最重要的。「戒」一般分為佛陀在律典中談到各種的戒條、戒法,主要持守的是身體的行為跟語言上的戒法。這次《入行論》主要在談「心戒」,告訴我們要透過正念與正知,好好的守護自己的心。

我們現在都已經得到暇滿難得的人身,為了要得到圓滿喜樂的結果,我們要離苦得樂─「得樂」來自於行善,行善也是從守護自心開始;「離苦」,就要從斷除各種煩惱、罪業開始,而斷除煩惱罪業,也是要從守護自心開始,所以,一切都從守護自心開始。

要守護自己的心,就要持守兩種心戒,一是正念,另一個是正知。「正念」是隨時不忘記你該做的是什麼,不該做的是什麼?明辨善惡,正確的取捨。「正知」是指自己身口意的狀態,隨時都能覺知,都有一種觀照。以下開始解說偈頌。

絕對不能放棄的,就是守護自己的心

⊛以戒定慧策勵自己

第1偈:
欲護學處者,策勵當護心;
若不護此心,不能護學處。

當我們進入佛法修持的道路上,我們會不斷在持戒、禪定與智慧上努力,戒定慧三學的熏習,就是「欲護學處者」所說的學處。想要在戒定慧三學上一直努力的話,就必須很好的策勵守護你的心,隨時保持正念與正知,如果不能守護自心,戒定慧也就無法真正達成。

接著談到,是什麼原因我們要守護心?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如果不好好守護這一念心,會造成很大的問題與過患,二是如果調伏了心,會有很大的功德。所以,一切問題的根源,一切功德的根源都在我們這一念心。

⊛降伏心中的狂象

第2偈:
若縱狂象心,受難無間獄;
未馴大狂象,為患不及此。

如果不守護心會造成什麼問題呢?這裡以印度當時最危險的動物來比喻,瘋狂的大象,會把房屋推倒,傷害很多生命。所以,心中的狂象如果不去降伏它,放任它的話,是比世間瘋狂的大象更危險的,原因在於,內心瘋狂的大象,會讓我們「受難無間獄」,把我們牽引到地獄去,造成很大的痛苦。所以這個偈言說,如果不守護心,就會有很大的危險,所以守護心是非常重要的。

寂天菩薩
寂天菩薩

⊛用正念守護自心

第3偈:
若以正念索,緊拴心狂象,
怖畏盡消除,福善悉獲至。

斷除了降伏心的問題,也就是能夠降伏自心的話,各種的功德都能夠開展,斷除各種過患,第3偈就是談功德如何生起。心的狂象如果能將它拴好、管好,我們各種恐懼都會消除,福善都會增長。那方法是什麼呢?就是「正念索」,隨時都要有正念跟正知,守護自己的心,我們的各種恐懼就能消除,善就能增長。

⊛調伏心,就不會招引恐懼

第4偈:
虎獅大象熊、蛇及一切敵、
有情地獄卒、惡神並羅剎。

如果能調伏自心,各種恐懼、害怕都會消除。偈言所提到的,都是當時讓人比較害怕的事物,但是現在的人擔心恐懼的事情是更多的。隨著科技進步,發明了各種東西,也造成環境的破壞與四大的不調,地震、風災、水災等等,還有人心的嗔恨所造成的各種戰爭、動亂,現在的恐懼也是很多的。

所以重點還是回到我們的心,如果能從自心去守護,自然不會跟隨煩惱,不跟隨煩惱就不會招引這些恐懼,也不會落入到這種恐懼的狀態,隨時有正念與正知保護自己的時候,也不會落入到地獄,也就不會像這裡形容的受到「地獄卒」、「羅剎」的侵擾。

⊛一切的功德、過患都源自於心

第5偈:
唯由繫此心,即攝彼一切;
調伏此一心,一切皆馴服。

唯有自己守護心的時候,這一切都被你攝持了,就不用去消除外在的敵人。難道要把一切恐懼的外緣都消除才心安嗎?這是消除不掉的,必須從你的心下手,各種的恐懼也都消除了。不只自己的心,也幫助別人調伏他的心時,很多的對立戰爭也就可能會消失了。

一切的功德、過患都來自我們的心,什麼是過患,就是我們經歷到的痛苦、煩惱,其實都是我們的心造成的,一切的功德指的是快樂,是向內來自於我們的心。

⊛苦果皆是心的顯相

第6偈:
實語者佛言:一切諸畏懼、
無量眾苦痛,皆從心所生。

這裡引用佛經所說,一切的苦痛包括人道,經歷到生老病死及一切的痛苦,或是地獄道裡燒殺冷熱的痛苦,餓鬼道總是飢渴、匱乏的痛苦,畜生道有愚痴的痛苦等等,這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所現、心所造,都是我們心的顯相,或者說是因為我們的惡業所造的苦果的顯相,根本來講也是來自心。這一段就是引用佛陀說的,原來一切是心所現。

⊛痛苦非外力,是惡心感召

第7偈:
有情獄兵器,施設何人意?
誰製燒鐵地?妖女從何出?

接下來是從邏輯的方面來推想,其實一切是心所現,不可能有人造作出來的。我們說地獄有很多痛苦,這些是誰做的呢?真的有嗎?地獄的鐵器、燒鐵地獄、妖女這些都不是實有存在,不是有人真的造成的,其實都是我們的惡心感召而來的顯相。

⊛心圓滿了,外境就圓滿了

第8偈:
佛說彼一切,皆由惡心造。
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以上是談到我們經驗到的或眾生的各種痛苦、過患、恐懼、害怕,都來自我們的心。接下來要談的是,我們的各種功德也是來自我們的心。如果我們想要具備或生起如菩薩一般的善功德,還是得先從調伏自心下手,這才是最重要的。

菩薩的功德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般若,而六度功德的開啟或圓滿,也不是外在的,是內心的圓滿。心能夠向法,跟法合而為一時,那樣的功德與行持就圓滿了。例如布施真正的圓滿,是心完全的施捨,那個當下心的布施功德就圓滿了,而不是外在的情況或環境的改變。所以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心,守護自己的心是最重要的。

⊛施捨的那一念心最重要

第9偈:
若除眾生貧,始圓施度者,
今猶見飢貧,昔佛云何成?

布施的圓滿不是指我們外在的貧窮要完全的消失,如果這樣是圓滿的話,那過去諸佛可能也都沒有圓滿布施波羅蜜,因為可以看到現在很多人還是在受苦與匱乏,因此,布施度的圓滿並不是外在貧窮的消失,而是自己能完全施捨的那一念心最重要。

⊛完全給予,布施就圓滿了

第10偈:
心樂與眾生,身財及果德,
依此施度圓,故施唯依心。

當你的心中有一念,想把一切的身、財都給出去,能夠布施的都給予眾生,不僅如此,布施後的果德也將它給出去的話,這樣才是布施的圓滿。也就是說布施的圓滿在於你的心,只要心是依這裡所說的完全給予,布施也就是圓滿了。

⊛斷除惡心,戒也就圓滿了

第11偈:
遣魚至何方,始得不遭傷?
斷盡惡心時,說為戒度圓。

接下來談到的持戒也在於我們的心,舉例來說能夠不殺生,也是持戒的圓滿,但是不是要幫助到一個生命不會被殺害的狀況,這樣才是不殺生的戒圓滿呢?這也是不可能的。

有沒有什麼地方把魚放在那裡,魚的性命就不會被傷害?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不被人類殺害,也可能被其他動物或魚類所殺害,難道這樣不殺生的戒,就沒有辦法圓滿了嗎?

是的,因為不可能完全做到有一個地方是沒有殺害的,所以持戒不殺生的圓滿,還是在我們的心。

當我們發自內心的想斷除惡心,斷除想殺害眾生的心時,我們的戒也就圓滿了。所以持戒的圓滿與否,外在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回到你的內心。

寂天菩薩
寂天菩薩

⊛忍辱的關鍵在於自己

第12偈:
頑者如虛空,豈能盡制彼?
若息此瞋心,則同滅眾敵。

接下來談到忍辱的修持。圓滿的標準,不是外在不再有傷害你的人,或充滿嗔恨的人,最重要的,是在於先調伏內心的嗔心。

「頑者」是指我慢、嗔心很重的人,是生活中到處都遇得到的,有可能把他們全消除或改變嗎?這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還是回到自己,調伏自己的嗔心,那麼所有的敵人也都被降伏了。所以,從自己的內心下手是最重要的。

⊛調伏自心,就可以避免外在傷害

第13偈:
何需足量革,盡覆此大地?
片革墊靴底,即同覆大地。

生活就像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得把大地都鋪滿皮革或毯子,我們才能不被刺到嗎?這是不可能的,唯有的方法是,在自己的鞋子下鋪一塊墊子,這樣任何的石頭或荊棘,就不會傷害到你。

⊛嗔心消除,就不需制伏外敵

第14偈:
如是吾不克,盡制諸外敵;
唯應伏此心,何勞制其餘?

我們不可能把生活中不喜歡的人或刺都消除掉,但是,我可以向內調伏這一念心。你的嗔心消除時,忍辱也就圓滿了,也就不需要花時間去制伏外在的那些問題。

⊛精進不在身口,而是心

第15偈:
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
身口善縱勤,心弱難成就。

精進也在於心,心是最重要的。這段偈言引用的是《涅槃經》,當時佛陀說心力是最重要的,為此引用了一個公案:有一對母女被大水沖走了,當時母親一心希望女兒能活著,自己死了沒關係,女兒也一心只想著母親,希望母親活著就好,自己死了沒關係。兩個人雖然最後都死了,但都對對方生起了善心,佛陀要表達的是,當他們將死的那一刻,動機都是為了他人。

「明定心」是那一念很清楚的、善的、穩定的動機,所以母女最後都到了天界,得到梵天的果位。被大水沖走那麼短暫的一個時間,精進的善心的生起,都能造成那麼大的結果。所以,精進的重點不在於外在要做多久,或多少事,「身口善縱勤」是指身體、語言上做再多的事,當心不是善的、心是弱的,這一切的善功德也很難成就。一個人精進與否,不是看他的身口,而是他的心是不是善,是不是強大的。

⊛要保持正念與正知

第16偈:
雖久習唸誦,及餘眾苦行,
然心散它處,佛說彼無益。

禪定的圓滿,也在我們的心。修持佛法時,可能有許多身體上的作為如苦行、念誦咒語等等,然而,如果你的心是散亂的,佛陀說,這是沒有任何益處的。

因此,禪定的重點還是在我們的心,而非口中念很多的咒語、課誦,也不是在身體上有多大的苦行、多少的禮拜,重點在你的心是不是被調伏了。什麼是「心有沒有調伏」呢?就是「心有沒有保持正念與正知」,這是最重要的。

⊛瞭解內心,如同無義中漂泊

第17偈:
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
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智慧要能圓滿,也在我們的心。如果瞭解我們的心,瞭解萬法的根本—心的奧祕的話,任何想要得到快樂的作為,或任何想要遠離痛苦的作為,都是向外而不是向內,去向內瞭解自心的話,最終都只是無義中的漂泊而已。如果要能智慧圓滿,也在於要了悟這一念心。

⊛想要離苦得樂,先善護己心

第18偈:
故吾當善持、善護此道心;
除此護心戒,何勞戒其餘?

我們各種的煩惱、痛苦,都是來自我們的心,各種的功德、善、快樂也是來自我們的心。要離苦得樂,唯一的方法也是從管好自己的心下手。我應該要好好的守護、善護這一念心,除了護持好自己的心之外,有時候身體上、語言上再多的持戒與作為,如果缺乏這一念心的管理,事實上一切都是無法達成的。

⊛小心翼翼的守護心

第19偈:
如處亂眾中,人皆慎護瘡;
豈身惡人群,常護此心傷。

我們知道護心很重要,那要帶著什麼心態去守護心呢?「如處亂眾中,人皆慎護瘡」,亂眾就是指一大群小孩在亂跑亂跳,而你身體上有傷,這時最怕的是有小孩跑過來碰撞到你,所以你會很小心的處在這樣一群混亂的小孩中,守護心就是這種感覺。或者要像「置身惡人群,常護此心傷」,在混亂的人世間,尤其貪、嗔重的人群當中,也是要像身上有傷一樣,這個傷就是我們的心,不要被碰到一般的,要以此好好守護你的心。

⊛放逸惡心,痛苦倍增

第20偈:
若懼小瘡痛,猶慎護瘡傷;
畏山夾毀者,何不護心傷?

這裡比喻,我們一般人如果有一點小傷口,就會很小心的、不放逸的照顧它。然而因為散亂而生起的惡心,將來會造成的痛苦是更恐怖的,是將來投生到地獄,被山所夾毀那樣的痛苦。如果不守護心,將來會投生到惡道,這麼大的一個創傷,現在怎麼可以不好好的謹慎、不放逸、小心的守護它呢?

因此,我們時時刻刻都要關照生活中的貪、嗔、痴、我慢等煩惱,當它生起時,都要試著去調伏它。

⊛心穩定,就不易被外在影響

第21偈:
行持若如斯,縱住惡人群,
抑處美人窩,勤律終不退。

如果能好好守護心,不斷練習,你的心就會非常的穩定,不會再容易被外在的事情所影響。如果能像這句偈言所說,帶著正知、正念好好守護你的心,就算身處充滿嗔心的惡人中,或是任何讓你生起貪心的環境中,你的戒律都不會有所壞損的。

⊛守護自心是第一要務

第22偈:
吾寧失利養、資身眾活計,
亦寧失餘善,終不損此心。

這裡做了一個總結,說明守護心是真的非常重要的。我們要不斷對自己說,就算我們不斷失去各種名聞利養,資身的各種活計,這些都還算是容易的,或是其他小小的善,都能將它暫時放下,但我「絕對不能放棄的,就是守護自己的心」,調伏自己的心,這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的心沒有好好保護,各種的過患都會生起,功德也都會消失。相對的,好好守護心的時候,各種的善都能增長,各種的過患都能消除。

⊛時時覺知自己行善止惡

第23偈:
合掌誠勸請,欲護自心者,
致力恆守護,正念與正知。

我們已經知道守護心很重要,想要止惡行善也是要從心下手,想要離苦得樂也是從心下手。所以「欲護自心者」,是瞭解護心重要的我們,要用什麼方式守護你的心?就是具備正念跟正知。

「正念」就是我知道這是「該做的善」要去做,「不該做的惡」要捨棄,不妄取捨;「正知」就是在行善時,很清楚是在行善,作惡時也清楚知道自己不在作惡,在行善止惡的整個過程,都很清楚的覺知到,就是正知。這是寂天菩薩對我們很真心的祝福跟祈請。

(*本篇即接續上期創古仁波切講述之《入菩薩行論》第四品〈不放逸〉,此系列講述將於下期完結。)

寂天菩薩
寂天菩薩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