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修行之路

年輕人的修行之路

開示:堪布噶瑪拉布

年輕人的修行之路

去年(2017年)結束台北「心的管理」講座後,堪布拉布來到了台中的新型態複和茶館ATC,跟台中一些正在創業的年輕人一起喝茶聊天。跟以嚴格著稱的閉關嚴師堪布拉布一起,坐在年輕人出沒的茶館裡,喝著從台中發明的手搖珍珠奶茶,堪布拉布也完全無違和的老神在在。
這些活力十足的年輕人創意出招提問,沒想到堪布拉布見招拆招,在看似跟佛法無關的提問中,總能回到佛法的核心來拆解問題,感覺像是真的見識了金庸武俠小說筆下的天下第一內功心法《九陽真經》一樣。這一場在台中與堪布拉布的茶會,讓我們知道,即便是紅塵俗事,任何問題,只要回到心,就是回到了修行。


閉關,是為了努力修持


年輕人的修行之路

問:請問堪布,在藏傳佛教的修行過程中,多久閉關一次?閉關時間有多長?

堪布:不一定,有些人是一輩子閉關;也有些人,完全沒有閉關經驗;還有些人,常常閉關。不一定,沒有固定的。


問:閉關通常是一個人嗎?

堪布:閉關時有團體形式,可能是十幾人、二十幾人,平時修法或上課時會在一起,觀修打坐時則是一個人在小房間裡。


問:閉關中心裡面可以講話嗎?

堪布:真的在打坐時是不可以講話的,其他時候就有時候可以講,有時候不可以講,要看情況。藏傳佛教有很多種的閉關形式,有很嚴格的,也有比較輕鬆的。如果是在不見光的暗室中修「黑關」,就是完全不可以講話的。


問:在修行路上,堪布覺得閉關是能幫助自己大幅進步的方式嗎?

堪布:這一點很難說,要看自己怎麼做,怎麼理解。但是,閉關是比較能隔開外面的人,少了干擾,就比較容易學習。


問:打坐時,我可以感受到「空」──什麼都沒有;但是,倘若有段時間沒打坐,那個感覺就又沒有了,會亂想。為什麼當初可以,後來又不行了呢?

堪布:什麼都沒有的感覺還是「有」。為什麼呢?就是知道了這個感覺,就變成「有」了,不是真的「沒有了」。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了,「有沒有」也完全不知道了。這是一種情況。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有些事一開始時都有歡喜心,因為比較喜歡,所以心容易接受,比較能安定;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這樣的情況也就不容易保持。因此,有些經典才會說,初期的修行時間要長一點,不可以間斷!一開始時這麼做,比較容易;間斷後就會比較不容易。


問:如何克服要長時間閉關的障礙呢?很難下這種決定去長時間閉關?

堪布:通常,這個思惟邏輯並不是說──我要閉關三年或六年──要是這樣想,很多人都會覺得是不可能的。要慢慢來,你先閉關一星期試試看,一星期有好的感受、自然就會覺得想閉關一個月。一個月到了,你也覺得很好,就會加長到比如說一年、三年、六年。閉關不會一下子就是三年,一下子就是六年,是自己要慢慢地去調整,一步一步地熟悉,覺得有幫助了,才會想再閉關到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問:這麼長的時間閉關,會不會有人後悔?覺得不應該要閉關,或者覺得進去時間太長了,想要退轉?

堪布:很多人都會覺得,閉關重點是在時間長短,覺得閉關了,就不能接觸人,不能出去。這是完全搞錯了。問題不在時間長短,也不是要在哪裡閉關,而是「為什麼要閉關」?是因為─這裡可能有好的老師,他能告訴你怎麼改變心境,怎麼轉變錯誤觀念。你要很清楚為什麼來此,為什麼要閉關。很多現代企業家,他們很長時間一個人在辦公室工作、開會,也是在閉關了。他們不會覺得時間、地點是問題,只是很專注,知道自己就是在做生意。所以,重點是,為什麼要在這個房間、這個時間做這樣的事情?閉關就是這個樣子。閉關,會讓一個人專注,就像做生意的企業家那麼地專注,這是因為他想要去看到他的心,改變他的觀念,要去修持他的心,所以對他來講時間不是問題,不是努力的去打電腦,而是努力去做修持。他的動力就是這樣。


問:瞭解了,謝謝。



從心化解壓力


年輕人的修行之路

問:這個社會的壓力太重,如何找到能讓自己放鬆的時間?

堪布:要先清楚壓力是怎麼造成的。譬如說,我拉肚子時就會想,是不是跟吃的東西有關?還是有其他原因?先找到「這個」原因,然後不去做「這個」,就不會有壓力。


問:可是還是很難放下,怎麼才能斷「這個」?

堪布:重要的不是去斷「這個」,而是要去真的認識壓力來源,你應該是對壓力來源還沒有很認識,如果真的認識了,自然就會斷。


堪布丹傑(補充說明):堪布拉布的意思是對壓力來源越清楚,壓力自然就解除。壓力是一個結果,有結果就表示有起因,我們往往都沒有好好認識問題原因,一直在結果上、壓力上打轉,所以就繞不出來。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剛剛堪布說的拉肚子。吃了什麼東西會讓自己拉肚子,知道了,就會避免再去吃它。

再舉個例來說,經營一家公司有壓力,這不代表要你放棄經營,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你為了這間公司,有很多想法,甚至很多執著、很多期望,是這些執著與期望造成了你的壓力,而不是這家「公司」。壓力是因為你的想法、觀念跟心所造成的,得從自己的心上去轉,去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問:堪布,輪到我的問題了。我覺得,我雖然會很快地和大家融入,看到有人需要幫助也會出來;但是,大家看不到的是我其實有人群恐懼症,會躲起來。

堪布:哦,那去西藏好了,草原上面都沒有人,哈哈哈。
我的想法是,會讓你害怕的「這個人」,可能是因為他造成了一些問題,所以讓你會害怕。但是,人不一定都只會帶來困擾,有時也會帶來一些的好。你應該多去想,人會帶來的好是什麼,對你的幫助是什麼。
我們不依靠任何人,根本活不下去。譬如說,沒有人製造桌子,我們就沒辦法有桌子放東西;沒有人製茶,我們就沒茶喝。你若知道人對你很有幫助,就不會害怕人。另外,你也需要想想,你最愛的那些人,你也會怕他們嗎?你的父母,也是人;你的孩子,也是人,如果你也害怕,就很難去照顧、幫忙他們。
你要多去想──人帶給你的好處,不要總是負面思考。如果不依靠任何人,你會一直在痛苦當中,出不來。


問:我很喜歡獨自在家,躲在我覺得安全的空間,老了會怎麼樣?

堪布:這是不好的。


問:怎麼辦?

堪布:不要想這麼多,去外面走一走,不用害怕,怕什麼?
這跟「老」是沒有關係的,很多西方人到了老年還是一直出去玩,並沒有躲起來。
當然,你可能也聽說過有些修行人會遠離人群去閉關;但是,這點跟你的情況差別是很大的,修行人閉關,不是怕人,是怕因為這些人,生起煩惱並導致痛苦,所以他需要遠離才好去學習。
一直躲起來,會變成一種病,久了、深了就無法轉變。所以呢,現在就去外面走一走,跟人接觸要開放一點,這是我的想法。


問:謝謝。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