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小孩──孩子這樣養,師父這樣教

頑小孩──孩子這樣養,師父這樣教



非洲古諺:“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教養一個孩子需要一座村莊」,這句話深層含義是,教養一個孩子需要許多的努力與智慧。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用心」才能帶領孩子進化;而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反應著教養者之心的演化。從「養育」到「教育」之路與修行佛法一樣,是一場無止盡對「心的探索」,心強大,才能共同找到前進的路,共享圓滿的人生。

對談人:堪布噶瑪拉布 ╳ 鄭丰
翻譯:堪布羅卓丹傑
日期:2019年10月22日
場地提供:浦浦屋製作有限公司
餐飲供應:中國女紅坊
攝影:James、Tracy、Kunga、Karma Jangchup
文字報導:復華、陳惠珍
整編:陳惠珍


堪布噶瑪拉布
(尼泊爾創古閉關中心指導上師)

自小於岔岔寺出家,先後跟隨大成就者僧格、善知識噶瑪希阿、竹根仁波切、主奔耶喜炯內、創古仁波切、桑傑年巴仁波切等噶舉派上師座前,學習噶舉的經論、那洛六法、大手印,還有尼古六法等香巴噶舉的所有教法。以及在大堪布門色、晉美彭措法王、大堪布貝瑪策旺、堪布巴噶、堪布曲恰等二十多位大善知識、上師座前,聞思五部大論、密續、大圓滿等顯密教理多年並圓滿多年閉關。

堪布曾在岔岔寺閉關中心、創古高級佛學院、英國桑耶林佛學院,廣傳因明、戒律、對法、中觀、般若、那洛六法、大手印、大圓滿等佛法多年至今。指導無數東西方學生實修,其教學以嚴格著稱,但世界各地的學生仍絡繹不絕的請求他指導閉關。目前堪布為創古閉關中心和英國桑耶林男女眾閉關中心,指導三年三個月的傳統閉關以及新創的六年非傳統閉關。

著作:《練習坐,找到心》、《慢慢走,快快道》、《打開月光童子的佛法寶盒》。

 

鄭丰
(武俠小說作家)

鄭丰,本名陳宇慧,生長在臺北,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在香港任職投資銀行十三年。現已離開投資銀行業,定居香港,是五個子女的母親。

自1998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2007年首部作品《天觀雙俠》獲全球華文新武俠大賽首獎,網路高達四百萬人次的超人氣點閱率,出版後隨即轟動港臺大陸三地書市,讀者好評如潮,寫作風格被認為集金庸的大氣、古龍的佈局、梁羽生的典雅,具新世紀武俠大師接班人之姿,甚至被譽為「女版金庸」;作品以經典古武俠風格磅礡呈現,情節驚心動魄,環環相扣,令人欲罷不能,無法釋手。武俠作品全系列累計至今突破六十萬冊銷售。

著作:《天觀雙俠》(全四冊)、《靈劍》(全三冊)、《神偷天下》(全三冊)、《奇峰異石傳》(全三冊)、《生死谷》(全三冊)、《巫王志》(全五冊)、《杏花渡傳說》。

從「心」學起做父母

噶瑪拉布╳鄭丰 正向教養心法

一位是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主修商務管理的新世紀暢銷武俠小說名家,以筆名「鄭丰」縱橫江湖,創作了二十一本武俠小說、總銷售超過六十萬冊的陳宇慧女士;一位是噶瑪噶舉當代最嚴厲的閉關嚴師之一,尼泊爾創古瑟卡閉關中心和英國桑耶林男女眾閉關中心指導上師——堪布噶瑪拉布。這兩位專業人士,在創古文化出版社總監堪布羅卓丹傑的力邀下,百忙之中特別抽空進行今晚這場跨領域的創新對談——「頑小孩:孩子這樣養,師父這樣教」。

上師堪布拉布的弘法足跡遍佈亞洲、歐洲乃至非洲,跟隨堪布修行的閉關者來自二十多個國家,除了大人之外,也有數百幼童跟著堪布禪修,堪布笑稱自己也是一位「爸爸」,他最近收養了五位非洲小孩,現在都跟著他一起閉關。武俠小說名家鄭丰女士,親友、書迷口中的「俠女」,同時也是一個媽媽,育有四兒一女,大兒子已經十九歲上大學了,最小的弟弟今年八歲。

面對家長各種親子教養及佛法修行問題的出招,堪布拉布與鄭丰兩位「師父」以坦率真誠的態度一一接招回應,智慧幽默的回答獲得聽眾廣大迴響。

堪布噶瑪拉布:以下簡稱「堪」;鄭丰女士:以下簡稱「鄭」。
(此次講座以中文進行,本刊依對談者原意潤飾並摘錄精華部分,以便讀者閱讀。)


問:以媽媽的角度,如何帶學生?
答:觀察、比較、溝通

堪布丹傑——

很巧,從小有機會跟鄭丰俠女一起長大(*編按:鄭丰是堪布丹傑的親姐姐),也很幸運有機會跟著堪布這位以身作則的老師學習。我曾好奇的問過堪布,帶領的學生中最長花了六年時間完成閉關,他希望學生閉關完成後可以獲得什麼,飛天遁地嗎?堪布告訴我:「我只希望他們六年出來,可以喜歡上佛法,喜歡上修行,喜歡上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心」。我自認喜歡和自動自發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在跟姪子姪女相處時,我發現他們跟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樣,不玩手機、不打電動,外出時也都在讀書,旅遊時一路上也不停拿著書在閱讀,好怪胎,是不是因為姐姐喜歡閱讀呢?想請問兩位老師,以媽媽的角度如何帶學生?

鄭——

要分享教養的經驗是很困難的,每一個孩子的秉性、性格、長處、短處統統不一樣,所以,教養是沒有標準的、正確的、最好的方式,只有「適合你的孩子、適合你」和「有效的」兩種方式。

要怎麼瞭解自己的孩子呢?有三個最關鍵的方法:第一,觀察;第二,比較;第三,溝通。

第一,觀察。父母要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觀察孩子面對考試、參加比賽以及和同學相處的種種反應,才能瞭解孩子的性格與能力。

第二,比較。很多人說,養孩子不應該跟別人比較,我認為這是不對的,一定要比較。我分享自己的一個經驗。我生大兒子的時候才二十七歲,身邊的親戚朋友都還沒有人生孩子,所以遇到孩子有狀況,我卻沒有察覺,孩子三四歲那時候經常鼻塞,我以為是小感冒,很正常,後來老師提醒我,孩子這種情況不太對勁,我帶兒子去醫院檢查才知道,他有呼吸方面的問題,必須馬上動手術,不然會發生睡眠窒息症。這就是我說的比較,「透過比較覺察根本的問題在哪裡」,這是一個參考座標,瞭解你的孩子跟別人有什麼不同,能力和程度上有什麼差異,你才有具體客觀的概念,從而因材施教。

第三,溝通。通常女兒比較願意跟媽媽說話,兒子通常不說話,為了跟兒子溝通,我去上「P.E.T.父母效能訓練」課程。P.E.T.所教授的核心技巧是「積極聆聽」,聆聽時要以同理心,不帶情緒,也不要預先做評判,而是引導孩子講出事情的經過,講出自己內心的感受,通過聆聽的過程,幫助孩子釋放情緒,並且釐清問題產生的原因、根源,孩子自己也會知道怎麼解決問題了。


問:帶大人跟小孩有什麼不同?
答:小孩比大人容易教

鄭丰分享自己的教養心得後,請教堪布是怎麼帶孩子的呢?

堪——

問一個堪布怎麼帶小孩,這問題聽起來有點怪怪的。(眾笑)
我雖然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但是「堪布」藏文的意思就是「老師」,在閉關中心,傳統上都是帶大人,不過我現在帶的閉關者當中,也有小孩,所以我也有帶孩子的經驗。

問:大人跟小孩的心有什麼不同?
答:小孩的心乾淨

鄭——

我今天帶了一本堪布的書,在《練習坐,找到心》這本書中,有一張〈九住心〉的圖片,講的是調伏心的過程:剛開始有一位僧人追著一隻大象,大象就是我們的心,大象前面有一隻猴子,代表五識,僧人手上拿著鐵鉤跟繩子,在後面急著追前面那發了瘋似的奔跑著的大象跟猴子。我看著這張圖覺得,我就是那個僧人,孩子就是那隻大象跟猴子,媽媽跟在後面到處追著不聽話的調皮小孩。

請問堪布,小孩子的心跟大人的心有什麼不同?

堪——

小孩子的心比較乾淨,比較簡單,凡事不會想這麼多;大人都想得滿多的,比較複雜,心裡裝了太多過去了。所以我剛剛才說,小孩容易教,大人不好教。


問:孩子可以打坐、禪修嗎?
答:打坐是培養內心的力量

堪——

孩子當然是可以學打坐的。打坐不是一門特別的學問,也不需要先學到知識然後才能去做,打坐就是「培養內心的力量,幫助自己面對各種問題、困難的一個方式」。打坐不光是坐在那裡而已,打坐的重點在於「調伏自心」,換句話說,是讓心更有力量。

要怎麼培養內心的力量?舉例來說,小孩經常活蹦亂跳,常會撞到牆或者突然摔倒,通常那種情況我斜眼看到了,但是我不會馬上反應,我會假裝沒看到,暗中觀察他,就見那孩子也會偷瞅我,發現我沒有被嚇到,也沒有罵他、打他,他就不會哭,爬起來繼續自己玩去了。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打坐、一種禪修,因為它能養成孩子自心的力量。同一件事,大人遇到孩子有狀況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度反應,大人的驚慌會嚇壞孩子,孩子的心會縮起來,惶惶不定,心就會逐漸失去力量。總而言之,我覺得打坐就是訓練孩子不怕任何事情,未來可以面對任何的情況。

心有力量,對小孩的教養特別重要。在閉關中心有個兩歲的孩子,每天三堂課,一堂課兩個小時,他都可以坐在我旁邊不太動,就這樣坐六個小時,即使是這麼小的孩子,練習打坐也能慢慢習慣、做得越來越好。這個孩子從小就在訓練他的心,自己有能力去面對問題,長大以後就不容易患憂鬱症、妄想症等等。我相信,未來如果有一千個孩子我能夠這樣帶的話,沒有一個長大以後會有心理問題。

打坐跟學到佛法沒有關係。阿底峽尊者寫了一部很重要的佛教著作,他將佛教修行人分成三種類型: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下士道」不談佛法,而是在教怎麼樣培養心的力量,怎麼樣做一個好人,這是整個下士道的基礎。打坐、禪修不是佛法,大家有要這個觀念,但打坐、禪修是佛法的基礎,有了基礎之後,才可能慢慢的學到一些東西。

鄭——

剛剛堪布講的禪修、安定心等等,跟教養小孩是完全相關的,現在很多學校都在教孩子做「正念練習」,讓孩子在上課前先靜坐幾分鐘,把心靜下來。我在家裡也會讓孩子靜坐幾分鐘再睡覺,這對幫助入睡很有效,也有助於他們將心定下來。現在西方親子教育有一個關鍵詞叫做「抗壓性」。這是孩子在遇到失敗和挫折,以及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有沒有辦法很堅強、很有力量的去承擔,而不會一被打敗就趴在地上,站不起來了。孩子有足夠的抗壓性,未來進入社會就能自己面對很多困難和挑戰。


問:如何培養孩子的正向習性?
答:引導孩子不要告狀

鄭——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不同的習性,有些關心他人,有些愛偷懶,自私會說謊,沒有同理心或者沒禮貌,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消除不好的習性,培養孩子的正向習性?請問堪布。

堪——

孩子告狀,家長就去罵老師是最大的錯誤。如果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事,一回家告狀,家長就去罵老師,這樣孩子的心會越來越小的,因為孩子知道背後有父母撐腰,就會習慣告狀,且不再接受老師的教導;久而久之,孩子一遇事就束手,只想依賴大人出面解決事情,再加上大人的一再縱容,就會將孩子養得驕縱、愛發脾氣、會頂嘴,甚至連父母的管教都不理會了。

孩子身體受傷是小事,但心不能受傷,要學習讓心有力量。做父母必須清楚認知這一點,想讓孩子懂事,就要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

要讚嘆老師。絕對不要在小孩面前批評老師,也不要打擊老師的尊嚴,這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如果因為大人錯誤的溺愛,導致老師失去教育的熱忱,就越不會好好教你的孩子。我在閉關中心,若發現其他老師有教得不好或真的做錯了,我不會當著孩子的面批評他,而是私底下找這個老師談話,瞭解問題在哪裡,然後解決它。

鄭——

堪布這席話非常有智慧。我也認為跟老師之間要維持良好的互動,這樣雙方在孩子的教育上才有合作的空間。


問:如何調整家長愛比較的心態?

答:培養心的力量

鄭——

世間父母的壓力很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方面希望孩子健康快樂長大,一方面又要孩子參加很多比賽,希望他們拿冠軍、進最好的大學、找到好工作,出人頭地。家長之間也會互相比較,將孩子的成功失敗當成自己是不是好媽媽的標準,導致落入比較成就的循環中。請問堪布,父母要如何調整這種心態?

堪——

心沒有力量,就不會成功;心有力量,就會成功。因此,關鍵在於培養心的力量,其他事情就看看情況吧!(眾笑)

我認識很多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們擁有高學歷,或者高成就,也有很多有錢人,他們來找我學習禪修、打坐,我就像他們的醫生一樣,私下聽他們訴說自己有很多煩惱,天天都不開心,長期失眠,甚至身體跟心理都生病了。這些人有名氣、有財富,但是內心沒有力量,連健康都失去了,好可憐。

快樂和健康,對孩子來說是重中之重。一個孩子的心有了力量,做任何事情都會成功,名氣、地位、財富也會隨之而來,更好的是,他可以因此幫助他人。若本末倒置,為了求名、求財而失去健康和快樂,即便住在再豪華的房子也很可憐;反之,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內心快樂的人,就算住在破破爛爛的房子裡也會很開心。

鄭——

我從第一個孩子出生開始,生日願望就只有三個:健康、平安、快樂,雖然有時候又會落入不滿足的狀態,希望孩子可以比別人更好,這種時候就要想想堪布剛剛的提醒,身體健康跟內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問:如何讓心強大?

答:堪布的秘訣有…

堪——

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訓練小孩自己動手做,不接受父母或他人幫忙。在閉關中心有不到兩歲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我就訓練他自己拿尿布、自己丟尿布這些事。(眾笑)

第二,不幫小孩過生日。寺院內除了達賴喇嘛、大寶法王、創古仁波切三位上師生日會舉辦活動外,連我自己也不准過生日。試想,閉關中心有一百多個人和那麼多小孩,如果每個人都要過生日,繁瑣的事情有多少?長此以往受到外在枝微末節的小事干擾,心就會變得複雜,心一雜亂就容易引發吵鬧和不開心,心就越來越小了。

鄭——

的確,如果一個孩童總覺得自己是宇宙中心,其他人都要服務他,這樣的小孩很容易變壞。孩子一旦養成自我中心的心態,是一件危險的事。另外,堪布剛剛講到,要求孩子獨立也是很重要的。現在的父母幫孩子做太多事,打理吃飯、打掃、幫忙送忘記帶的課本等等,生活全賴父母幫孩子打理,孩子其實喪失了自理能力和獨立性。這點我自己也應當反省懺悔。


問:怎麼矯正小孩的習氣?

答:找到合適的方法和人

堪——

在閉關中心,若有母女或母子一同參加閉關,我會要求母親與孩子分開坐,目的是為了不讓孩子蹭在母親身邊撒嬌,也避免了母親心軟而影響孩子。課堂上,我會讓孩子們全部坐在第一排,第二排坐那些不太乖、不太舒服、坐不久的,這麼做的重點是,孩子敬畏的對象在,他們自然心生警惕,如此在矯正孩子的習氣上收效甚為顯著。另外,我會挑選老師教孩子語文,挑選的條件不是老師的學識,而是這個老師是不是跟我一樣注重孩子內心力量的養成。

問:孩子不夠優秀怎麼調適?

答:親子學習一起面對挫折

鄭——

在香港一年有一百多場比賽或考試,我帶孩子參加不是為了證明孩子和父母有多優秀,而是要讓孩子有多一點失敗的經驗,在「常常輸、非常難過」的過程中,一起學習面對挫折失敗的能力。

堪——

在我看來,發生不好的事情其實是最好的時機,因為在失敗時,我們可以學會不要放棄,會更努力求進步,讓自己變得更好。成功的時候反而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我們可能會變得驕傲,而失去謹慎和求進步的心。


出招:父母要如何放手?

接招:願意讓孩子吃苦

堪——

這個問題,我自己的作法跟想法剛剛已經分享過了,我想除非父母自己願意放下,不然沒有別的方法,父母要懂得小孩吃一點苦是沒關係的,孩子做得到的事就盡量讓他們練習著去做,這樣才會慢慢養成自心的力量。

我在閉關中心帶了一對五歲的雙胞胎小喇嘛,孩子們的叔叔是閉關中心的堪布,說服哥哥嫂嫂信任我,把姪子帶來閉關中心讓我教。兩個小男生剛開始的時候不喜歡打坐,天天哭,或是一打坐就睡覺。為了調伏他們,我不讓母親跟孩子在一起,母親接受之後,我讓孩子分開坐在指定的指導老師身邊。剛開始,孩子還是一樣坐幾分鐘就睡倒在老師腿上,於是我們準備了一個沙漏,計時,每十五分鐘就叫他們起來,一起念《普賢行願品》。第一個月,孩子每天只能好好打坐五分鐘,慢慢進步到十分鐘、二十分鐘、一小時,現在連續打坐兩小時也不會睡覺了。

我覺得,我帶的孩子跟世俗的小孩兩相比較,心比較大(心有力量);而那個媽媽放手以後,人也比較開心,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了。

鄭——

堪布真的是比我們很多父母還要成功的一位「父親」。如果我們做父母的放不下手,是可以有解決方法的……(笑)可以送去閉關中心住兩年。(眾笑)


問:該怎麼糾正不好的習氣?

答:先從大人自己改變做起

法友提問:我有三個兒子,或許是看著我有樣學樣長大,養成了壞的習慣,很難改。請問堪布,這種情況下,我能夠怎麼幫助我的孩子?

堪——

孩子的習氣是受到妳的影響,那妳就要自己先改,妳現在改好還來得及影響妳的孩子,改了不會浪費,請先把自己變好吧!

問:怎麼讓年幼的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答:生活習慣的建立是逐漸的、潛移默化的

法友提問:我有四個小孩,大女兒今年六歲,其他三個一歲多。大女兒因為從小被照顧得太好了,生活習慣建立得不太好,像是吃飯要人餵等等。請堪布再仔細分享怎麼教那位兩歲的小小喇嘛的經驗,成為我的借鏡。

堪——

像拿尿布、丟尿布這種事,是讓寶寶從小看著我做,看了幾次以後,我就叫他自己動手去拿尿布、去丟尿布,一次、兩次……他慢慢就學會了。還有,我想了一個辦法訓練寶寶自己吃飯,我把他的湯匙和碗裝在一個小袋子,掛在他的脖子上,他還走得不太穩,所以路不平的地方我就揹著他,他揹著自己的小袋子,我們一起去打飯;打好飯,我揹著他回去,自己把自己的飯菜拿出來擺好,這是我的,這是寶寶的,坐在一起吃。他看我怎麼吃飯,自己會模仿;他想喝水,我倒好水放著,讓他自己想辦法喝。總之,只要是我判斷了這是寶寶自己可以做到的事,就放手讓他去做,他做到了就摸摸他的頭、親親他、鼓勵他。但是,如果是危險的事情,譬如擅自使用電器之類,他如果去做了,也要嚴厲的制止他,他才會記住。


問:如何讓父親積極參與教養?

答:親職教養父母需分工並合作

法友提問:我在參與早療諮詢以及今天的講座都發現到,通常積極參與教養活動的,清一色都是媽媽,要如何讓爸爸共同參與,平衡父母雙方的教養責任?

堪——

我平時也很少看到夫妻一起參與,大部分都是媽媽,我也覺得這樣不好,畢竟孩子是一起生的,應該要一起養。究竟父母要怎麼一起教小孩,我沒有太多的建議,只能分享我看過的一個經驗,在我老家的親戚裡,有一對夫妻,他們生了五個孩子,我看他們夫妻教小孩的時候,孩子做錯了會一起罵,不會爸爸一邊罵孩子,媽媽卻一邊維護孩子。所以,父母教養孩子的立場要一致,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彼此唱反調,以後小孩就不會聽父母的話了。

鄭——

堪布說的很對,父母要統一陣線,就跟我們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一樣,絕對也不要在小孩面前批評配偶。

夫妻在教養上是一種分工合作的關係,兩人關起房門來,針對孩子的教養先達成共識,比如我先生在指導孩子運動、帶比賽等方面一手包辦,我就負責跟學校的溝通等等,彼此討論好分工的項目,各司其職。到了孩子面前,即使當下對處理事情的方法有不同的意見,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一定要統一陣線。


問:親子代溝怎麼化解?

答:不要用力,用心!

法友提問:我是78年次的,以一個年輕人、孩子的立場請教堪布。我們年輕一代,因為成長過程所接觸和吸收的思想、生活、新知等方面,都跟父母的經歷有所差異,有時候我會覺得父母不願意接受新觀念和新資訊,長期固守自己的觀念,我們該怎麼讓父母改變?

堪——

你提到一些新式觀點是比較好、是進步的,傳統的觀點是舊式的、是比較不好的,這我不是很認同,為什麼呢?現在的世界或許在科技、資訊等方面是進步的,但是在心理方面,我看過很多城市人(文明人)都很不快樂啊。或許我也屬於你說的「傳統派」,所以我還是認為外在的都不重要,「心健康是最重要的」,這才是快樂的基本。

然後你說,從孩子的角度,會覺得父母很難溝通等等,但是你先換個角度,你能出國、受教育、學到很多新的知識,能壯大自己,背後是靠父母的支持,現在成年有了成就,反過來覺得父母有很多不好、無法跟父母溝通,我不是很明白這種心態,難道不是應該感念父母的栽培之恩嗎?我這不是在批評你,純粹只是表達我個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我尊重你的想法,但我也要表達我的想法。我們知道,西方現在很多老人都住在養老院,而東方觀點是注重孝順父母,這跟佛說的是一樣的,我覺得這很重要。

鄭——

當辛苦帶大的孩子邁向獨立的成人,父母要怎麼面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跟選擇?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父母就做得非常好。在我們兄弟姊妹長大後,對於我們各自的人生選擇,即使不完全贊成,他們也都很尊重我們的意見,讓我們各自發展。我做為一個母親,也正面臨這樣的狀況,我的大兒子正在上大學,他並不叛逆,但是自己有很多想法,基本上我沒有辦法告訴他要做什麼、學什麼,這必須要靠他自己探索,父母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支持他,即使跟他意見不相同,我必須相信,他已經成年,有自主能力了,我只希望過去我給他的教育,能夠讓他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至於之後路要怎麼走,就放手讓他自己走。

法友——

我也想分享自己的想法。父母要跟現在的孩子溝通,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學會「網路語言」,父母平常都不會用也不去學很多新的科技跟資訊,但是親子要能溝通就要先懂孩子講的話是什麼意思,才有辦法對話。所以,現在的父母有了新的功課,要學習用新的語言,這跟弘揚佛法是一樣的,要弘法也必須學會用當地的語言。語言就是溝通的工具,親子之間要先能開啟對話,才有辦法進一步交流觀念跟想法。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