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羅卓丹傑】體重器

【專欄∣羅卓丹傑】體重器

羅卓丹傑VI 文:羅卓丹傑



2020年秋季善報

「學習聆聽,再行反應,能讓所有社交場合成為『知識之淵』。」

──《語言與人生》


站在體重器上,大概五秒,陸續顯示出我的體重、體脂、骨骼肌率等等數值。最後顯現出的一組數字是「身體年齡」。它說我52歲。我不知道它是怎麼算出來的,但這一閃一閃的數字,的確引起我的興趣和注意,讓我不時的會想站上去量一量,滿足我「變年輕」的幻想,或者偶爾安住在一種凍齡的喜悅當中。

我在疫情開始之前購買了這個體重器,然後隨著疫情時間拉長,我和它的情感糾葛也愈來愈深,曾經我在一天當中,竟然站上去測量了五次,只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竟然比昨天老了一歲。

它誠實,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整體而言,我對於這個器材是滿意的。我喜歡它的誠實態度,尤其喜歡它的表達方式。很直接清楚,一是一、二是二,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幫助我從二元的慣性思維中,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我的意思是,它不會在我站上去的時候說「堪布你好胖」,或者「堪布你這樣瘦一點好看多了」。它也沒有因為我時常刻意選在飯前或者運動之後去測量,就說我是個「壞人」,或者因為我狐疑地死盯著一組數字,遲遲站著不肯下來,就把我彈開。它不會使用老或年輕,強或弱的二元價值標籤來定義我,只是單純而平靜地顯示著一組組閃爍的數字,而且數字本身,始終保持著平靜的白色,不會突然出現讓人驚嚇的粗體或鮮紅的字體,而且在數字的後面,跟著就是一片空白,不會看到任何加強語氣的標點或者符號出現(例如:52!堪布!)。

這麼多月當中,它教會了我聆聽,因此逐漸喜歡靜靜站在上面,領會那超越二元,或者說多元價值取向的開放性的喜悅。

溝通的四種反應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我和體重器的關係,也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融洽。借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米爾頓的話說,溝通活動可以分為兩個要素,說話者(人)以及陳述的內容(法)。簡單來說,我對於說話者(體重器)和陳述的內容(數字),大致發生過以下四種反應:

一、接受說話者,也接受他的陳述(第一次站上去的時候)。
二、接受說話者,但拒絕他的陳述(第二次站上去的時候)。
三、拒絕說話者,但接受他的陳述(第三次站上去的時候)。
四、拒絕說話者,也拒絕他的陳述(第四次站上去的時候)。

據這位學者說,具有所謂「封閉心理」的人,採取的是絕對二元取向,因此通常只會做出一和四的反應——要不就完全接受,要不就完全否定;然而具有「開放心理」的人除了一和四,還能做出更複雜的二和三的反應。羅卓丹傑VI

※注釋

    ①《語言與人生》〈第十二章‧多元價值取向〉(經典語言學著作,享譽六十五年,全球銷售百萬冊)。

文章出處原文刊載於《2020‧秋季‧善報》

↩返回專欄 Return

羅卓丹傑

羅卓丹傑 Lodro Tengye

記憶中的我,揹個背包,在大草原上,找尋上師。在一個山洞裡,這位上師告訴我,等你很久了,別浪費時間,好好聽我說法,存憶於心,背誦,思惟,實修。最後離開的時候,他給了我一個名字:羅卓丹傑,和一個符號。

I remember carrying a backpack across the great grasslands searching for my Guru. Within a cave, the Guru told me,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a very long time. Don’t waste time and listen to my dharma carefully. Keep it in your heart, memorize it, contemplate it and practice it.” Before we parted ways, he gave me the name “Lodro Tengye”, along with a sign.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