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羅卓丹傑】對尺寸設限,但是不對想像力設限

【專欄∣羅卓丹傑】對尺寸設限,但是不對想像力設限

羅卓丹傑VI 文:羅卓丹傑



2014年秋季善報

價值

「想想看!這一切取之不盡的創意,竟然都來自高度精密校準的ABS塑膠積木。」

從印度回台北的六小時來回飛機上,播放著Lego卡通電影。雖然自己從小喜歡玩樂高,但是看到影片介紹樂高標準的積木造型──人偶「圓圓的手」、「方方的腳」等等,直覺是:這樣的卡通電影會好看嗎?(尤其跟那些擬真的動畫相比)沒想到,我竟然目不轉睛地一口氣看完了。

每一個充滿色彩的畫面,除了勾起我各個主題的故事場景,如蝙蝠俠、綠巨人、鋼鐵人,更讓我聯想起從小玩樂高時,手中的觸感,腳踩到的疼痛感,還有將好不容易拼湊起的機器人給父母看時的那種榮譽感,甚至還聽到拼湊樂高時耳邊響起的音樂。基本上,樂高喚醒了我心中的那個小孩。這完全符合了創業與創新談到的首要部分:「顧客價值主張」(CVP),也符合了樂高真理當中的「孩子要的是真實感」的價值主張。

能夠勾起一個孩子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感」的種種精采回憶,其實只是來自於一個尺寸受限、不起眼的標準積木──高度精密校準的ABS塑膠積木而已。然而,讓我感興趣的是,樂高如何在「尺寸設限」與「創意自由」之間取得平衡,這對我目前身處的佛教事業中,許多正在發生的事情,有著借鏡之處。

領導

「樂高的創新管理:你得先尋找一位無與倫比的創新者,然後將他晉升為公司高層主管,授權讓他制定重大決策。」

現年29歲的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他的前世、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是藏傳佛教特殊轉世制度的創始者。有幸親近他的10多年間,看到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透過許多方式達到平衡,進而創新、創業,實現開啟佛教新的氣象。

首先,他在傳統的回溯上,下了很大功夫,這類似於「尺寸的設限」。他長時間埋首於歷代噶瑪巴的教言,仿效他們的行儀,甚至回溯更早佛陀的精神與教言,找出許多「基本的東西」。例如課頌內容、儀式進行方式,或者簡單的如僧人該有的走路方式、禪坐姿勢等等。法王不僅以身作則,並將規矩繪圖製作成書,透過許多媒介,例如年度冬季在印度菩提迦耶舉辦的「噶舉大祈願法會」的平台,對上萬僧眾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廣為宣導。

法王是我心目中一位無與倫比的創新者,而我看到他的創新,來自於兩個部分:以「智慧」吸取了過去的傳統經驗,並以「慈悲」轉化成現代的創新應用。我覺得這是一個現代領導人,也是各領域的第二代接班人應該具備的特質。

紀律

「只要開發團隊是在框架『內』創新,樂高都賦予它們寬廣的創作自由……或許現在該重新斟酌一窩蜂跳脫框架思考的做法,轉而效法樂高集團,重回框架中。」

在法王噶瑪巴出現之前,噶瑪噶舉派的寺院管理等方面狀況是比較多的,各個寺院都有自己的做法,自己的流程,甚至自己的僧服顏色。

近幾年,法王把藍圖展示出來,說清楚遊戲規則(佛制的戒律),反而讓人心安,心安了創意也就多了,「跨界」的影響力也出現了。現在不僅噶舉教派經由整頓而讓行者們能夠安心辦道,不少追隨佛陀腳步的弟子們,也都受到了鼓舞,在各自不同的教派體系當中,共同努力。可以說對整體佛教都產生了正面的影響。

而且不僅宗教界,許多藏族青年,也因為同為青年的法王而受到鼓勵,他們投身於西藏傳統舞蹈、音樂、戲劇的熱情,都在祈願舞台上,透過精湛、認真、歡喜的表演完全綻放。我相信,這讓過去幾年緊張的藏漢氛圍──尤其是藏獨青年自焚事件頻頻發生的悲慘時期,得以紓緩,讓人看到光明的希望。

彼得.杜拉克在〈創新的紀律〉一文談「七大創新原則」提到一段話:「最重要的是,創新是靠努力而非天分。它除了需要知識之外,通常還需要巧思和專注。」跟隨法王的日子裡,我看到他的智慧(知識)、慈悲善巧(巧思),更看到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專注)。這樣的示現,就是佛教傳承與價值最好的體現,更是身為弟子的我們,應該追隨的。羅卓丹傑VI

※注釋

    ①這篇文章是參與「創業與創新」課程,閱讀「樂高」個案和《玩具盒裡的創新》一書的心得。
    ②樂高公司「玩樂原則」(Principles of Play)當中的第一個原則。出自《玩具盒裡的創新》P.47
    ③出自《玩具盒裡的創新》P.284
    ④出自《玩具盒裡的創新》P.35
    ⑤藏傳佛教轉世制度由第一世噶瑪巴於12世紀創立。
    ⑥法王於2010開始資助TIPA藏劇團青年來台培訓音樂、舞蹈,並在祈願法會期間,演出由法王親自編劇的「密勒日巴舞台劇」。

文章出處原文刊載於《2014‧秋季‧善報》

↩返回專欄 Return

羅卓丹傑

羅卓丹傑 Lodro Tengye

記憶中的我,揹個背包,在大草原上,找尋上師。在一個山洞裡,這位上師告訴我,等你很久了,別浪費時間,好好聽我說法,存憶於心,背誦,思惟,實修。最後離開的時候,他給了我一個名字:羅卓丹傑,和一個符號。

I remember carrying a backpack across the great grasslands searching for my Guru. Within a cave, the Guru told me,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a very long time. Don’t waste time and listen to my dharma carefully. Keep it in your heart, memorize it, contemplate it and practice it.” Before we parted ways, he gave me the name “Lodro Tengye”, along with a sign.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