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羅卓丹傑】這一站

【專欄∣羅卓丹傑】這一站

羅卓丹傑VI 文:羅卓丹傑



「名稱有什麼關係呢?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芬芳如故。」──莎士比亞



2013年秋季善報

風景

下午六點多,好不容易擠過人群,走進捷運車廂。找到位子坐下,閉起眼睛,休息一下。看著腦中的畫面:車子、摩托車、人潮,擦身而過,聽著許多回聲:音樂、手機鈴聲、吵雜聲,此起彼落。

我,慢慢張開眼睛,看到窗戶玻璃中反射的自己:一個身著藏紅色衣服的僧人,正快速地穿越過這一切。你,身穿整齊合宜的藍條紋上衣,提著有點沈重的黑色公事包。一身的疲倦,也隨著車廂晃動。

「試試看」,好像聽到你跟我說:「要不要去某個地方,看看不同的風景,換個天空!五顏六色,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服裝,不同的味道……」

我想,或許換個角度而已,風景就會不同吧。

角度

這讓我想起前些日子,我去溫哥華拜見創古仁波切。你,可能不知道他是誰,也不知道這次旅程的前因後果,沒有關係,但是,那次的談話內容,跟你我都有關係。

「你跟法王噶瑪巴有緣。禪修前,你要多向他祈請。」重點是後面這一段,「你會遇到許多朋友,記得,當你向他們介紹他的時候,不用講世間的那一面,例如,他多好、多特別,或者多麼帥氣(莊嚴),那些都只是表相,不重要。」的確,身為法王的翻譯,很多人喜歡問我法王的事情。許多故事講了又講,講著講著,連我自己都迷糊是不是真的發生過。然而,那些不會改變的體會,卻都是跟佛法有關的,時常分享到這部分,都會感動到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感動自己,自然也感動了別人。

「要多分享的是法王怎麼提醒自己修行、禪修,如何培養菩提心、慈悲心。」我的老師,八十多歲的創古仁波切微笑地提醒我:「心在法上,是最重要的。」

法王和創古仁波切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但是,我也不是第一次見到他們,就有這樣的認識。或許同樣的,發生在你我周遭的很多事情:捷運車廂,車門,玻璃窗,公事包,台北街頭,這些習以為常的事物,可能就是美妙的所在。就看自己用什麼角度去經驗這一切。

恐懼

我想到〈報告狗班長〉的一幅畫面:一扇門,一對不安的夫妻,和一隻調皮好動的大丹狗。這對夫妻的恐懼,來自於害怕大丹狗只要一出門,就會咬傷其他的狗。因此當Ceaser一說到「開門」這個詞的時候,兩人驚慌失措,全身緊繃。這時,Ceaser提出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讓一扇普通的門,變成了讓人驚恐的事物?

思想很有趣,它有著誇大、極具廣告效果的影響力,它能讓一個單純微小的事物,變得複雜,成為大隻的怪獸。例如「門」,被加值、渲染後成為了「讓人恐懼的門」,而且是「一扇打開了、我的狗一定就會跑出去狂咬其他狗的門」。最後,Ceaser直接指出問題所在:「你們授予那扇門過多的權力了。問題不在門,甚至也不在狗身上,而是你們的恐懼。」雖然聽不懂人類的語言,但是,那隻原本調皮(被誤以為是怪獸)的大丹狗,在Ceaser平穩的能量下,安安靜靜地趴在一旁。

授權本身沒有問題,但過度的授權,卻會造成束縛,就像那對夫妻,不知不覺成為了「門」的奴隸。

我說:「什麼是妄念,是對於名言和意義的執著分別。
你說是的,「字只是一個符號,所以它的音和意義之間的關係是武斷的。

堅強

同一扇門,可以帶著正面的能量去開啟,一天的開始,也是一樣。

「一早張開眼,就要清楚、有力地提醒自己提起善念,生起慈悲。就像是射箭一樣,對準目標後,用力拉弓,力道愈強,箭射得愈遠,就愈能擊中遠方的目標」。張開眼,就是打開一扇門,這種正面的善能量,能幫助自己換個角度,去看一天當中許多繁雜的人、事、物。曾經,躲在陰影,害怕受傷的小心翼翼的眼神,將會變得炯炯有神,就像法王噶瑪巴形容的「慈悲之眼」。

「奮起!在這個末法時代,要有堅強的心。奮起吧!

這些年過七十的老仁波切們,翻山越嶺,來到尼泊爾、不丹、印度、台灣。他們走過槍林彈雨、住過難民營、帶著堅強和極強的善心,穿越過那個動盪的五零年代,來到我們的面前,只為了告訴我們:醒來吧,別再自暴自棄!至於張開了眼,會看到什麼,是真實或虛假,從世俗的相對層次上來說,這並不重要,世俗諦上,這些都是自然會發生的。重點是,要有善心,就會有信心,有悲心、就會有勇氣。當初仁波切選擇離開藏地,也有一些仁波切選擇留了下來。沒有對錯,各自有各自的命運。我沒有聽過哪位仁波切抱怨,基本上藏文當中,我不知道有沒有「抱怨」這個詞。

習慣

「一個說英文的小孩,在兩歲以前學會用代名詞你和我。有的時候,他們會用反,把『你』用來指他們自己。這個錯誤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你』跟『我』這兩個代名詞會隨著說話人的不同而隨著互換:當我用『你』時,它指的是你,但是當你用它時,它卻指的是我。所以小孩子需要一些時間去把它搞清楚。

孩子們是自由的,他們自在地遊走在語言、名詞、事物當中,因為他們的思想是自由的。你說這有點複雜。畢竟,花了一輩子累積而成的對於人、事、物的判斷,要在捷運車廂裡,花個十幾分鐘,抽絲剝繭地弄懂它們每一個前因後果,並不容易。

但有時也很簡單,轉個身,風景就會不同。說著說著,門開了,你我輕鬆地跨進月台。「這一站,」像個孩子一樣,你微笑地對我說:「有著熟悉的花香呢!」羅卓丹傑VI

※注釋

    1.Youtube:NatGeoWild. 5/25/13“Great Pains”.
    2.「分別名言義執著。」出自《量理寶藏論》〈第九品觀現量〉,薩迦班智達。
    3.《語言本能》P.178。商周出版社。
    4.創古仁波切開示。
    5.竹清仁波切開示。
    6.《語言本能》P.179。商周出版社。

文章出處原文刊載於《2013‧秋季‧善報》

↩返回專欄 Return

羅卓丹傑

羅卓丹傑 Lodro Tengye

記憶中的我,揹個背包,在大草原上,找尋上師。在一個山洞裡,這位上師告訴我,等你很久了,別浪費時間,好好聽我說法,存憶於心,背誦,思惟,實修。最後離開的時候,他給了我一個名字:羅卓丹傑,和一個符號。

I remember carrying a backpack across the great grasslands searching for my Guru. Within a cave, the Guru told me,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a very long time. Don’t waste time and listen to my dharma carefully. Keep it in your heart, memorize it, contemplate it and practice it.” Before we parted ways, he gave me the name “Lodro Tengye”, along with a sign.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