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羅卓丹傑】讀《林肯在中陰》

【專欄∣羅卓丹傑】讀《林肯在中陰》

羅卓丹傑VI 文:羅卓丹傑



林肯在中陰
(《林肯在中陰》;喬治‧桑德斯/著,何穎怡/譯;時報出版)

首先,是書名吸引了我,就這麼一本,整齊的和其他文學書籍陳列在「書粥」的分類書架上。而我被它吸引的原因,在於不久前才整理出版有關中陰的書,「真是『冥冥』中的注定呀!」我心想。

然而,作者別出心裁的原創寫作手法,讓整本書讀起來沒有一點陰森味,閱讀完書中多達166個充滿「鬼」情味的故事,會讓你對於「中陰」兩個字,不再感到陌生、害怕,甚至會升起一股溫暖之情。

此書獲得多達22個獎項(截至2018年),許多名人和媒體也都大力推薦。比爾‧蓋茲在他的個人部落格「Gates Notes」以專文推薦寫到:「我讀遍關於林肯的著作,幾乎對他瞭如指掌,本書還是讓我驚喜萬分;這本由喬治‧桑德斯所寫的《林肯在中陰》(Lincoln In The Bardo),讓我對於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有了嶄新的觀點。」

網路上也有很多關於作者的專文和訪談,例如美國佛教雜誌《三乘》(TRICYCLE 中,就提到作者是位隱藏的藏傳佛教徒。而在我最近非常喜歡的一本英國月刊《MONOCLE》的採訪中,也能看到作者的佛教背景,例如對於書中「眾鬼魂進入林肯身體大集合」的內容,作者受訪時說道:「每一個人都可以進入任何一個人當中,這是一個很讓人振奮的假設。這是來自於佛教的哲理:眾生皆有佛性。」

身為佛教徒,樂見佛陀的智慧法語,被普羅大眾接受,尤其是用如此白話、故事性的方式呈現出來。然而,就我個人的閱讀經驗來說,倒是建議不要帶著任何「宗教」的有色眼鏡,而是純然從自己生而為「人」的角度去品嘗,將會得到更大的利益。那些鬼魂之間的對白,就像是佛經當中芸芸眾生的故事,作者不用一個佛字,卻能讓我們和無常、苦、緣起、慈悲等等,這些倒背如流的佛學名相產生深刻的連結。以下是一些例子:

  • 我的妻子跟教會信眾正在告別,他們的啜泣變成綠色小匕首射中我:我是說真的匕首。每啜泣一聲,便有一把匕首飛離哀悼者,射入我的身體,痛極。(頁269)
  • 兩個無常、稍縱即逝的存在相遇,發展出深刻感情。兩股清煙彼此喜愛。我誤以為他是恆定不變的,因此付出代價。(頁353)
  • 無論一個人在世間行何道,必須記住世人皆受苦……因此,人應竭力減輕周遭人的負擔;記住他此刻的哀傷並非獨有……所以,不該拖延也不該擴大此種哀傷,耽溺於此,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頁437)
  • 苦難一再發生的原因,人們期待並一心追求常樂。(頁510)
  • 同時,因為自己身為藏中的譯者,想要感謝這本書的中文譯者何穎怡,對於翻譯這麼一部「多聲歧義」、「混合虛擬與真實素材」、「寫作格式複雜」、「背景在十九世紀南北戰爭」文學作品的用心和謹慎,就像她在〈譯後記〉中說:「《林肯在中陰》是譯者夢寐以求的終極挑戰。」我想,這對於自己往後在翻譯佛教祖師大德的著作上,也是一種鼓舞和借鏡。

    這本小說,有股莫名的吸引力,雖然厚達五百多頁,卻會讓我想要再次閱讀。或許是因為,想要再次聆聽那一百六十六個角色的對話,尤其想要重溫林肯與他的稚子威利的互動,實在令人動容。

    這是「一本關於偉大的愛與失去的故事」,大家如果有空,都應該閱讀。羅卓丹傑VI



    文章出處原文刊載於《2020年10月‧創古法雨Vol.14》

    ↩返回專欄 Return

    羅卓丹傑

    羅卓丹傑 Lodro Tengye

    記憶中的我,揹個背包,在大草原上,找尋上師。在一個山洞裡,這位上師告訴我,等你很久了,別浪費時間,好好聽我說法,存憶於心,背誦,思惟,實修。最後離開的時候,他給了我一個名字:羅卓丹傑,和一個符號。

    I remember carrying a backpack across the great grasslands searching for my Guru. Within a cave, the Guru told me,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a very long time. Don’t waste time and listen to my dharma carefully. Keep it in your heart, memorize it, contemplate it and practice it.” Before we parted ways, he gave me the name “Lodro Tengye”, along with a sign.

    ©Thrangu Dharmakar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