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八十教言》經典開示:大成就者帕當巴桑傑的古老智慧,與創古仁波切的現代實修指南

講述:第9世堪千創古仁波切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x22x1.6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NT$400元
暇滿人身如寶洲,勿空手歸定日人
今若虛度空手返,人身復難定日人════════════════
11世紀的證悟與21世紀的生活智慧
重啟暇滿人身,即刻開始好好修行!
════════════════
★如果你曾經想修行,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如果你覺得現代生活太忙碌,無法精進修持
一部傳承900年的修行寶典
11世紀印度大瑜伽士帕當巴桑傑圓寂前的贈言
每一則皆是對修行者的真心叮嚀
當代藏傳佛教大師創古仁波切的現代詮釋
將古老智慧,轉化為你週末就能實踐的修行指南
帕當巴桑傑有「雪域達摩」之稱,他是息苦法的創始者,離苦立斷是他的願力。900年前,他在藏地定日山谷圓寂前,留下97則精鍊佛法義理的教言。
創古仁波切應弟子祈請,將這部古老教法以現代語言重新詮釋,成為具體可行的實修方法。仁波切慈悲又務實的開示,讓佛法的古老智慧不再遙遠抽象,成為可以落實到個人日常生活中的實修指南。
創古仁波切常說:「懂得再多佛法,如果不實修,就像對別人說教自己卻不實行一樣。」願每位翻開這本書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之道。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讓這些歷經時間考驗的智慧,成為我們心靈的避風港。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要讀一本九百年前的教言?答案很簡單:因為人心沒有改變。我們依然貪戀財富,執著身體,為親友所累,被煩惱所困。而這些教言,正是針對這些永恆的人性弱點而說。
▍創古仁波切的現代詮釋,極有日常實用性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實用性。完整收錄帕當巴桑傑《定日八十教言》與創古仁波切的詳盡講解,幫助讀者從認識人身珍貴、輪迴無常,到實踐心性的轉化與超越。
◎前行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離心。教導我們如何看待人身、財富、親友、故土,如何在世俗生活中保持修行的動力。
◎正行 —— 直指心性的勝義諦教授。用最簡潔的語言,揭示明空不二、樂空雙運的甚深見地。即使是深奧的大手印教法,也以平易的比喻來說明。
◎結行 —— 出定後如何保持正念。從處理煩惱、面對逆境,到如何在人群中修行,給出具體可行的指導。
▍如何使用這本書
能夠從頭開始仔細閱讀是最好的。你也可以:
□隨意翻開一則教言,作為當天的格言。
□遇到人生困境時,尋找相應的指導。
□作為每日修行的參考指南。
□當成睡前的心靈讀物。
最重要的是,不要只是閱讀,而要實踐。正如創古仁波切常說:「懂得再多佛法,如果不實修,就像對別人說教,自己卻不實行一樣。」
第9世堪千創古仁波切(1933-2023)
創古仁波切為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的總經教師,曾任藏傳佛教噶瑪噶舉四大法子的導師,是噶舉傳承當代禪師暨學者。1968年榮獲格西學位,學養、修證、講學、著述,無不圓滿,也是藏傳佛教寧瑪、噶舉、格魯及薩迦四大教派一致推崇的大師。
仁波切致力弘法利生的佛行事業,建寺興學,講學傳法,不遺餘力。一生遵循上師的教導,依教奉行,他說:「我的這些頭銜就是代表自己的責任,要利益眾生、弘揚佛法。」堪千創古仁波切於2023年6月4日(藏曆薩嘎達瓦月十五日)佛涅槃日示現圓寂,住世九十一載,一生為法利眾,於整體佛教與自宗噶舉傳承皆是具有無比恩德之大善知識。
著有《直指法身》、《惹瓊巴傳》、《帝洛巴傳》、《止觀禪修》、《一生所衷》、《不動佛》、《幸運到老》、《藥師佛儀軌:琉璃水流》、《三摩地王經實修講記》、《正念減壓,有壓力,不煩惱》、《穿越生死,心的旅程》、《修心七要》、《鮮活的覺性》、《轉心》、《在家修行》、《岡波巴四法》、《成為菩薩的每日練習》、《定日八十教言經典開示》等書。
|藏譯中|
堪布羅卓丹傑
1997年19歲時開始追隨第17世大寶法王總經教師──堪千創古仁波切,2003年獲創古仁波切授與「堪布」學位,2016年臺灣大學EMBA畢業。長期擔任第17世大寶法王、創古仁波切等傳承上師之中文翻譯,並從事佛法教學和藏中筆譯等工作。
譯有《四加行,請享用》、《愛的六字真言》、《第一護法:瑪哈嘎拉》、《練習坐,找到心》、《不動佛》、《慢慢走,快快道》、《藥師佛儀軌:琉璃水流》、《打開月光童子的佛法寶盒》、《在家修行》、《岡波巴四法》、《大手印直引口訣30句》、《修心七要》、《定日八十教言經典開示》等書。
【譯者序―堪布羅卓丹傑】
再一次與上師法教的深度對話
【導言】
跨越九百年時空的智慧傳承
════════════════
皈依發心
壹、初善—前言
貳、中善—正文
參、後善—結語
════════════════
【附錄】
勇士妙音:讚頌帕當巴桑傑/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定日八十教言
翻譯此書時,我不斷憶起與創古仁波切相處的點點滴滴。
這部教言的講解,緣起於2009 年加拿大噶瑪大乘深明苑師生的祈請。當時創古仁波切已經76 歲高齡,卻神采奕奕地以四天九堂課的時間,將這部十一世紀的古老教言,轉化為現代人能夠理解並實踐的智慧。更令人動容的是,2022年仁波切89 歲時,仍親自校訂文稿,確保法義準確無誤。一年後,仁波切便在尼泊爾示現圓寂。
仁波切總是那麼平易近人,慈悲關懷每一位弟子。記得每隔一段時間拜見,他總會微笑地問:「修行上有遇到什麼困難嗎?」這句看似輕鬆的問候,卻蘊含著上師對弟子修行的深切期許。有沒有修行自己最清楚—有修就一定會遇到問題和困難,因為自己沒有修,通常都會慚愧地不知該如何回答。然而,仁波切從不給人壓力,透過簡單的問題,便讓我們自然地想要精進用功。
仁波切的教學風格務實而慈悲。他深知現代人生活忙碌,不會要求我們去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總是鼓勵說:「從你現在能做到的開始,一步一步來。」在開示關於生命無常的頌文時,他提醒:「精進很重要,但也要懂得休息。身心健康才能長久修行。」他深知毅力的重要性,也明白勉強精進的問題,因此提醒我們要在精進和放鬆之間找到平衡。
然而,懂得休息、平衡身心,並不意味著可以懈怠。仁波切圓寂後,我更深刻體會到書中關於無常的教導。第22則教言說:「上師真實皈依處,頂戴不離定日人。」對我而言,創古仁波切正是這樣一位真實的皈依處。他不僅傳授佛法知識,更以切實的身教示現何謂真正的修行者。仁波切常說:「佛法不是用來炫耀學問的,而是要能在生活中應用。」
2025 年夏天,在仁波切的舍利塔於南無布達落成之際,我完成這部譯作。這一次的翻譯,讓我有機會重溫上師的法教,在交稿後的好多天裡,我仍沉浸於彷彿當年坐在仁波切身邊口譯和聽法的感覺。
本書最初由創古文化翻譯小組成員耶喜拉莫翻譯初稿,她為此付出極大心血。為了更準確地傳達仁波切的法義,並更貼近仁波切說法的風格,我依此做了全面新譯。在此特別感謝耶喜拉莫的基礎工作。
同時,深深感謝編輯團隊的專業與用心。他們不僅細心審閱每一個詞句,更在法義的精確表達上提供了寶貴的建議。每一次的討論與修訂,都讓這部譯作更加完善。他們的耐心與智慧,是成就此書的重要助緣。
為了讓讀者更深入了解帕當巴桑傑這位偉大的印度成就者,本書附錄特別整理了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對他的記載與讚頌,這篇文獻展現了帕當巴桑傑在藏傳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的教法如何深遠地影響了後世的修行者。
再次感謝所有成就此書出版的法友們。願此功德迴向一切眾生,祈願佛法長久住世,創古仁波切的慈悲言教繼續照亮無數眾生的解脫之路。祈願所有讀者都能從這部教言中獲得啟發,在各自的修行道路上穩步前進。
最後,祈願創古仁波切的轉世迅速到來,常轉法輪,正法久住。
創古文化總監暨本書譯者
堪布羅卓丹傑 合十
2025年夏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