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不獨行

千山不獨行


SMD

2020年起,尼泊爾當地受新冠疫情影響,

政府多次宣布封城,SMD因而閉校兩次。

疫情期間,SMD收集了來自員工、畢業生和在學同學的生活情況,

一起來聽聽孩子們的真心話。





喇嘛貝瑪卓瑪

您好!扎西德樂!

我的名字是喇嘛貝瑪卓瑪。我的家鄉在努日(Nubri),位於廓爾喀省(Gorkha)。在叔叔的協助下,我在2003年進入了SMD。

我在2013年畢業後,SMD幫助我繼續升學高中。高中畢業後,我便開始在SMD擔任宿舍老師,還有專科老師(貝瑪今年即將完成學士學位)。我教學的對象是國小部。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我分享自己所學的知識。

SMD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而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能有今天的我,無非是SMD的功勞。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就讀如此優異的學校,因為還有許多喜馬拉雅山區的孩童,沒有就學的機會。能夠成為SMD家族的一部分,我感到非常快樂。

SMD的成員和其他人比起,截然不同;在堪千創古仁波切的加持下,我們對慈心與悲心有所認識。學校的學生、工作人員以及老師們,每個人都非常友善,會相互鼓勵。疫情期間,我住在宿舍,並且透過網路課程,教導學校的在家眾和出家眾學生。

俗話說「健康就是財富」,最後,我想祝大家平安健康!



才旺敦珠喇嘛

(*編按:才旺敦珠出生在納爾村(Nar)。母親是寡婦,獨力養活兩個兒子。幸好才旺的叔叔「喇嘛札西彭措」幫助他轉進SMD學校。)

回想起困苦的家境,我對於現今的成就感到十分幸運。我永遠都會對尊貴的創古仁波切,我的根本上師,心存感激;因為他建立了SMD學校,我才能夠去實現我的夢想。因為他,數百位年輕人能夠獲得優良的教育,在社會上能夠生存。對於像我一樣的很多人來說,這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巨大改變。我也要謝謝雪莉(Shirley Blair),她很用心、慈悲的為喜馬拉雅的孩童們努力付出。在我生命中,她是其中一位對我啟發最大的人。我也要感謝贊助我的人、老師們、爸爸媽媽,以及整個SMD家族,讓我們的學校變成最棒的地方。我非常感謝你們巨大的付出和努力。

我也要深深感謝日本輕井澤世界聯合學院(UWCISAK Japan)。在那裡,我更清楚理解了自己和整個世界。謝謝每一位支持我的人。



貢迦次仁喇嘛班度利

(*編按:本文出自SMD臉書粉絲專頁。)

我的名字叫貢迦次仁喇嘛班度利,今年17歲。我的家鄉位於尼泊爾西部,在西藏邊界的德爾帕(Dolpo)地區,一個叫做洛雷納(Lorena)的村莊。那裡仍然保存著西藏傳統文化,但缺乏衛生條件、學校和交通系統。因為沒有一所合格的衛生所,人民對衛生和健康的意識也不高,所以很多人因此患上各種疾病。即便是生一場小病,也有可能會致命的,因為我們必須要花上至少20天的步行,才能抵達加德滿都。6歲時,我感染了痢疾(dysentery),雖然這種病在加德滿可以立即獲得治療,但在德爾帕區患病的話,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那時候我的狀況越來越嚴重,父母也不認為我的病況能有所好轉。因為我們沒有錢到城市裡就醫,當時的情況對大家來說非常棘手。經過了一番掙扎,我的父母和親戚才終於有辦法帶我去看醫生,後來才逐漸痊癒。

我出生於一戶以耕農為生的家庭。因為資源極為有限,我的童年很困苦,常常欠缺食物、無法填飽肚子。小時候,我一天到晚都是在幫忙父母耕種、照顧弟妹、取水、收集木頭,以及處理種種的家務。

2010年,在叔叔的協助下,我很幸運的成為一位僧人。那一刻,實在難以形容,所有家人都流下歡喜的淚水,我自己也頓時陶醉在當下,對於人生的新一段旅程感到非常期待。在波達(Boudha)的寺院完成了一年藏文學習後,我獲得機會,進入堪千創古仁波切在1987年所創辦的SMD。創古仁波切創辦學校和寺院的宗旨,是要保存喜馬拉雅文化、語言,以及佛教徒的生活方式。

對於我和所有那些從偏遠山區過來的小朋友,SMD成為了一個隱藏的天堂。成為SMD學校的一員,是我生命當中,最好的一件事情之一。我對自己產生了更深的理解,也學會如何提升自己的創意,變得更慈悲、更能發揮自己的潛力。尤其是我也理解了建立正面人際關係的力量。在SMD,老師跟學生的關係十分緊密。因此,SMD學校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隱藏的天堂。

當然,有時候我也會懷念我的家人還有故鄉,但我都會提醒自己要當一位好僧人,而這也是家人們對我的期許。從出家那一刻開始,我的目標就是成為一位具格的僧人,藉由持行善業來促進和平。因此,我開始培養不同的技能、參與領導培訓活動。從一年級到九年紀,我一直都擔任班長的職務。

我在SMD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我最大的貢獻,就是跟同學們成立了一個叫「Helping Hands」的團隊。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啟發我們成立了這個團隊,協助SMD執行種種的救災行動。在 2016年,我被選上成為社長(House Captain),接著在2017年我當上學生代表(School Captain)。我也參加了喜馬拉雅機器人俱樂部(Himalayan Maker’s Guild – robotics)和程式設計社團(Code Club),學習程式設計。我也是人權社團和環保社團的成員。

我很幸運,也很感激能夠成為創古仁波切的弟子,還有SMD的一員。如果能夠把我在學校和寺院中所享有的這份慷慨,傳遞下去,將會是我的榮幸。我想要繼續幫助他人,也很樂於能夠修持、教導他人佛法。



班巴雪巴和密瑪布提拉瑪
(*編按:班巴雪巴和密瑪布提拉瑪目前在多羅迦(Dolokha)擔任教師。)

目前我在協助西里尼迦利(Hile Nigale)社區中心,為這群很優秀的學生們做職前培訓。除了平常的課程,班巴和我也帶領一個婦女團體,學習佛法和雪巴人的傳統舞蹈歌謠。此外,我們也會帶領年輕人進行不同的課外活動,像是回收塑膠。我相信我們對這個村落的付出存有真實的價值,整個社區也樂於參與我們的活動。



噶瑪囊薩
(*編按:噶瑪囊薩和優登拉姆已經完成了兩年的三年密集醫療培訓,即將成為合格的醫療助理,致力協助山區的健康醫療。以下是噶瑪囊薩從努日的薩瑪崗發來的訊息)

回到了我的村落,位於努日的碧西(Bihi)已經三個月了,而在這裡度過的每一天都非常充實。目前我和我的朋友,優登拉姆喇嘛,正在薩瑪村(Sama)。我們正在討論功課,為期末考做準備。由於疫情的關係,薩瑪村裡欠缺教師,所以我暫時必須擔任基礎英文的老師。每天,我都學到如何從不同的觀點去看待事情,是一個非常美妙的經驗。能與別人分享知識,讓我感到非常快樂。最後,我想祝福大家平安,並且要照顧好自己。



彭措嘉增和尼瑪拉姆
(*編按:這是來自創古納爾薩德寺院服務彭措嘉增和尼瑪拉姆的消息。)

扎西德樂!Namaste(鞠躬之意)!希望你們都平安健康。目前,我們納爾薩德寺院的老師和學生,從藍毗尼(Lumbini)已經回到了納爾村。現在我們正邁入新的一個學年(2021-2022)。今年,在喇嘛康松的協助下,寺院增加了11位年幼的僧眾。他們都很勤勞、聰明,在學習上非常積極。我們都很樂於教導他們。這裡我們附上了分發書本,還有晨會時間的照片。


確保佛法之火在尼泊爾的山區,永續燃燒

(*編按:本文綜合喇嘛拉巴多傑來自努日的報導。)


拉巴多傑

我們在努日(Nubri)都很平安。因為這裡一直在下雨,所以我們沒有網路訊號,而且也沒有人能夠重新啟動西囊地區的網路系統。我們現在唯一且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Wifi連結上網。我們現在正在薩瑪(Sama)村落,再過幾個小時就會回去西囊。與我同行有兩位義工,札西桑姆和鄔金措莫。我們是為了拜訪聖地(Pungen)還有Birendra湖,才會來到這裡。希望我們現在待的地方有穩定的網路訊號可以使用。札西和鄔金也想藉由這個機會跟大家說幾句話。


札西桑姆和鄔金措莫
(*編按:札西桑姆和鄔金措莫剛圓滿一年服務,這兩位義工選擇留在西囊創古寺,協助新的義工理解職務和寺院的規矩。

我們都平安無事。雖然新一波的疫情讓我們擔憂了一會兒,但我們想要讓大家知道,我們每天都在為所有眾生的平安唸經祈福。
雖然疫情導致加德滿都和其他城市的學校,無法讓學生前往學校上課,但在山上,特別是在西囊創古寺(Thrangu Hinang Monastery),我們仍然能夠正常上課。寺院總共有26位僧眾,分別負責幼稚園、一年級、三年級以及五年級。

我們在藏曆30號的吉祥日,也就是新月時,也會參與祈願法會。在空閒的時候,我們也會到廚房幫忙,而在星期五和星期六時,我們也有各自的事務要處理。在平日,我們的課程從早上九點開始,直到傍晚五點半。我們很開心能夠幫助這些孩子在心理和身體的方面上,健康成長。

我們也想對一切功德的根源,尊貴的創古仁波切,獻上深深的感謝。



次仁桑登、索囊桑姆和達華桑姆

大家扎西德樂!希望你們都過得很好。西囊創古寺的人們都對我們非常照顧。我們教導這群年幼的僧眾已經兩個禮拜了,他們看起來都非常有活力、肯學習。我們真的很感謝之前在這裡服務的兩位義工的協助。我們會盡力做到最好的。請大家保重。



普蘭瑪雅卡達卡
(*編按:本文是2015年,SMD學生普蘭瑪雅卡達卡支援尼泊爾大地震災區臨時診所後,於2015年11月寫下的感想)

普蘭瑪雅卡達卡(Pran Maya Khadka)在(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後,在新圖巴爾恰克(Sindhupalchok)的臨時診所駐診了幾個月。這間臨時診所是由喇嘛桑傑的馬來西亞功德主贊助,普蘭當時住在喇嘛桑傑家。

普蘭寫道:「尼泊爾大地震後,災情慘重,我到新圖巴爾恰克地區進行醫療救援,從六月到九月都駐紮在那裡,這四個月成為我生命當中,最有意義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緣起於創古寺一位來自新圖巴爾恰克的僧眾「喇嘛桑傑」,他請我照顧病患,因為震災後當地極度缺乏醫療資源。

地震摧毀了原本的醫療站,在當地居民的協助下,我們搭建起一個帳篷,將裡面分割成四個區域:處理傷口、身體檢查、急診以及等候室。一切都安排好之後,我開始會診,一天要看30至40位病患;我是現場唯一的醫療人員。治療時,我診斷出不少病況,有的病患是急性扁桃腺發炎,也有人感染痢疾或腹瀉,還有的傷者是跌倒受傷。

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疾病,像是傷寒、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水痘。部分人患有皮膚病,如疥瘡、癤還有膿瘡。有些病患脫水,有人則是感到全身無力。我盡全力去醫治他們,並安排病況較複雜的病患轉院,去到加德滿都的醫院治療。當時因為土石流跟大雨的緣故,他們要移動到較好的醫院也是非常困難的。大部分的病患要來找我看病,需要穿山越嶺,步行4到5個小時,我真的非常感動,覺得很開心能夠幫助他們。

一旦有人需要我,即便距離我所在的醫療站路程遙遠,我依然會前去支援,有時候半夜也要起床看診,但我一點都不覺得麻煩,這是我的使命,幫助這些人是值得的。待在新圖巴爾恰克時,我住在一個雪巴人的家裡。他的家庭人口眾多,加上我總共有15個人。他們之間的感情非常身後。我們時常一起吃飯,度過不少歡樂的時光。我們的食物大多是水煮馬鈴薯跟蒂剁(dido,由玉米粉和蕁麻葉做成的麵糰),這是當地的主食。

雖然人們的生活困苦,但他們十分熱情的款待我。他們一家人很有慈悲心,喜歡社交,也很風趣,對我也很有禮貌,從未讓我感到孤單。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我們變得很親近,這段共處的時光,我畢生難忘,我希望他們能享有快樂健康的人生。

因為當地四面環山,沒有電跟通訊訊號,所以我無法跟家人和SMD的朋友們時常保持聯絡。我不時會感覺到地震和土石流的震盪,我驚嚇不已,但這些難題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因為我所在的村落非常的神聖,幽美且迷人。我十分感激捐獻藥品的贊助者,還有支持我們的當地居民,讓這次的救援行動能成功運作。

能獲得這個獨特的人生經驗,我感到歡喜。未來如果有類似的機會,我會踴躍參與。此外,我的夢想就是能夠持續我的學業,並且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改善山區醫療與教育資源

2020和2021年,雨季導致樽區、努日、辛杜帕爾喬克以及馬南區發生嚴重災害。SMD帶了價值超過7萬美金的食物,前往三個地區救災。SMD學校僧眾搭乘直昇機飛行了28趟,進入位於高海拔的馬南區救災。今年(2021年),在樽區和努日的農作物收成不佳,其他地區就還不太確定。

曾就讀SMD的地方英雄明瑪雪巴(Mingmar Sherpa),中斷了他在創古仁波切為喜馬拉雅孩童所建的慈善小學的學業,讓比他年紀更小的親戚能夠上學。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摧毀了明瑪家鄉的醫療站。藉由霍夫曼(Hoffmann)一家人的贊助,明瑪籌足了經費,由自己監管工程,建造了一間新的醫療站還有產房,捐獻給了尼泊爾當地的政府單位。

明瑪幫助兩位親戚在SMD完成學業。他的侄子多傑雪巴,在今年獲得2年的獎學金(11、12年級),進入加德滿都的Ullens School就讀,目前是11年級生,正在上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另一位親戚天津雪巴,已經在芬蘭的迪亞科尼亞應用科學大學(Diaconia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完成了社工系和保健系的學士學位。目前,他準備要攻讀碩士課程。

天津說道:「我希望能在芬蘭取得碩士學位,繼續學習的旅程。在眾多人,特別是尊貴的創古仁波切的支持與呵護下,我的旅程至今是那麼的不可思議。我獲得了仁波切的加持,以及受到了這麼多人的幫助,希望能夠將這股力量變得更強大,回饋SMD還有我的社區。除此之外,我希望能在尼泊爾建立一個組織,幫助下一代能夠更容易獲得教育資源,享有更好的福利。」

明瑪除了在醫療站加建產房,也為布平珈帝(Phulpingkatti)及附近村落提供安全的飲用水。

卓瑪次仁喇嘛(Drolma Tsering Lama,喇嘛康松的姪女)在就讀加拿大的高中時,籌募了美金2千元。她與喇嘛康松(來自納爾創古寺院)購買了藥品,一路運送到醫療站。接著,卓瑪次仁與大學友人籌募了1萬美元,重建納爾村的公共醫療站。

後來,藉由國外贊助者的協助,確登央金(Choden Yangchen)管理納爾村的公共醫療站一年。之後由多傑欽列(Dorje Thinley)接下了醫療站的管理職位,藉由同一位贊助者的協助,多傑欽列也管理了一年。

目前(2021年)納爾村的公共醫療站並沒有照常運作,在納爾的學生表示,醫療站的員工們偶爾才會出現。不過,在SMD在納爾創古寺的醫療中心,仍然運作良好。位於納爾創古寺的醫療中心(Nar Satek Thrangu Shenphen Clinic),是由確登央金協助建立的。她與尼泊爾政府的各個單位合作,建立醫療中心。

CANepal在薩瑪崗(Samagaon)、洛( Lho)、立( Lhi)、普羅克( Prok)、碧西( Bihi)、佩帝(Phedi,位於努日)、立切(Ripchet)以及尼勒(Nile,位於樽區)建立了醫療站。CANepal的創辦人「道格‧斯科特」(Doug Scott)多年前遇見了創古仁波切。身為世上頂級的登山者之一,道格看見努日和樽區的處境,請示仁波切,他要如何協助?仁波切告訴他,若能協助提供山區醫療資源,是一個很好的緩解方法。

The Compassion Project 位於樽區喇嘛崗(Lamagaon),由喇嘛貝瑪才旺與達華扎西所建造的的喇嘛崗寺院(Lamagaon Monastery)設有一間醫療站。此醫療站與學前教育中心,是由珍‧馬修(Jane Marshall)、達華札西以及天津喇嘛共同創建。

政府在確崗(Chokang,別名Chhekampar,由汪秋惹登所建。汪秋是SMD的畢業生,他也是一名僧眾)也設立了幾間醫療站。原本的醫療站在2015的大地震中被摧毀,城府不肯重建,所以汪秋自行重建了醫療站、加建了產房,再捐給政府。在立切跟啦爾(Lar,位於樽區)也有公共醫療站。汪秋最近還創辦了Kyimoling Foundation ,在廓爾喀的低海拔地區準備建立醫療和培訓中心。

©Thrangu Dharmakara 2023